1942年7月20日,陶行知在育才学校三周年纪念会上发表了一篇讲话,题为“每天四问”。他让育才学校的师生员工每天问自己四个问题: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第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我觉得,直到今天,这四个问题依然有借鉴意义,依然值得我们去思考和践行。
01
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我自认为是一个比较勤奋的人,而正是因为勤奋,所以忽略了很多重要的问题。年轻时只知道在工作上使劲,加班加点是经常的事情。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甚至会以此为荣,经常自己感动自己。直到年龄渐长,当身体越来越无法支撑加班式的勤奋时,我才忽然意识到自己欠缺了另外一种进步——身体的进步。其实,勤奋与锻炼身体并不矛盾,科学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持续坚持锻炼身体,也应该是勤奋的一种。只不过,我们经常会误解勤奋,以为勤奋仅是那些可以在自己脸上贴金的努力。岂不知把自己的身体弄得强壮有力,不仅有助于其他勤奋与努力,其本身就是人生最值得的成功。
02
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这里的学问,应当是指知识体系的逐渐建构与不断完善。我想做学问这事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不接地气。学问之术,无外乎一进一合。一进,就是说你要不断吸收新鲜的东西,多读书就是其中不错的一种方式,读书多了学问就有可能大了。为什么说是“有可能”?那是因为吸进了好东西之后,你还需要慢慢咀嚼、慢慢消化,把其中的营养变成自己的东西。理论一点说,那就是知识的建构,把外来的新知识与你自己的实践或想法揉合在一起,也就形成了新的知识或见识,这也就是所谓的学问了。每天读一点书,然后把书里的东西揉进自己的血液里,慢慢也就有了学问。
03
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于教师而言,这应该是比“学问”下位一些的问题,指的是具体的教学能力和“技术”有没有长进,教育的艺术有没有增强。每天进步一点点,这是教师经常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其实它也适合于教师。今天批评学生的方式是不是比昨天好了一些?今天对教材的理解是不是比昨天到位一些?教师的专业成长意识就在这样的反思中产生。明天怎样才可以做得更好?明天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教师的专业成长就在这样的追问中发生。也就是说,一个教师的工作进步,应该起于反思、成于实践,这也是教师成长的基本路径。
04
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就这一问而言,我倒是觉得可以算前三问的结果。试想一下,一个人有着强壮的体魄、健康的心灵,坚持读书、写作和学习,坚持进行自我反思,他怎么可能是一个道德败坏的人呢?我有一个观点,所谓的道德,其实就是一个身体与心智健康的人,在不断的自我学习、自我成长的过程中洋溢出来的人性之美。一个成长着的人就应该是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自然也就是一个极具成长力的人。当然,陶先生专门把“道德”拿出来进行追问,并且放在最后一问,可能也是觉得道德问题会在前几个问题解决之后,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地实现,只不过是在此处强调一下,或者说是做个总结罢了。
那么,概括起来说,我们要想做到陶先生的“每天四问”,大概做到以下几点就可以了:每天保持必要的运动,每天读一点有益的书籍,每天记录一些值得反思的生活,然后收获的就会是成长。这个成长,不仅是道德的成长,而是整个生命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