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该有工匠精神。工匠,专心致志,聚精会神,不为最好,务求更好。作为教师,我们每天的工作冗杂而繁重,可能总在重复昨天的故事,也许会把教书作为养家糊口的手段,但我们毕竟从事着助力生命成长的工作,在无数饱含激情、挥汗如雨的课堂度过。 爱因斯坦曾说:“所谓教育,就是一个人离开学校多年以后,把所学的知识全部忘记了,剩下的东西。”字字珠玑,督促每个教师潜心关注教育的全过程,乃至每个瞬间。毋庸讳言,在强大的升学压力面前,我们的教育教学也会被迫变形,甚至扭曲。但身为教师,我们既要脚踏实地,又要仰望星空,对教育的本质和自身的价值要有清晰的认识。
教师应该有工匠情意。我们教师也要视孩子为己出,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精心雕饰打磨。杏坛之上,弦歌不辍。哈佛大学博士希米▪康曾说过:“关于教育,首先让自己平静下来;然后要对孩子产生同情,或者共情,让他们知道,我们理解他,并且跟他们站在一起;第三,要有信任,相信他们能够成功。”仔细品博士的这番话,可体味教育必需的工匠情意。刚踏上工作岗位那会儿,总是站在老师角度上与学生、家长对话,说出来的话不走心,所以“发声”总是不那么协调,事情的结果总是粗糙的,不尽人意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觉得教书是细艺,慢慢锤炼,按照自己的节奏专注地前行,你笃定了,学生也就信任你了。
人生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无知无力”,就是知识不是很丰满,身体也没长好的时候。第三个阶段是“有知无力”。第二个阶段是中间三十年,是“有知有力”的三十年。这三个阶段都得好好锤炼自己,才能从容不迫从事那份工作。所以,做好教书匠,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必须对待工作时专心致志,聚精会神,不为最好,务求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