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标题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教师博文>>文章内容
学习,就是做加法(蒋惠苹)10月
发布时间:2020-10-19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蒋惠苹
台湾作家三毛说:“我们没来得及认真地年轻,只能选择认真地老去”,感觉到年华易去的无奈,和善待当下的认真。所以活到老,要学到老。 学习,离不开三个问题:为什么学习?学习什么?怎么学习?一、为什么学习?许多都是像我一样的中师生,是不是自己这一桶水够提供一滴水了呢?我想,可能在工作中已经察觉到是完全不够对付的。义务教育阶段是在打基础,需要更广的涉及面。很多时候,小孩子的问题会让我们很茫然,有人开玩笑说自己有两个不会:“这也不会,那也不会“。如何协调,唯有学习。我们在实际工作时,发现对有的学生教育起来,见不到什么效果。理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意气风发的理想之帆被扯下来,沮丧地保存起来。如何改变,唯有学习。加强学习,即使眼前苟且,也还有诗和远方;不学习的话,不光有眼前的苟且,还有明天后天的苟且,远方依然苟且。按现在的发展速度,30年后,中国国力将排名世界第一,实现伟大复兴。那个时候谁是祖国建设的主力军,引领世界发展?就是现在的这些孩子。形势逼人进,时势造就人,全社会聚焦教育、聚焦学校、聚焦教师,不断提出在岗学习的要求,更新在岗学习的标准。如何适应,唯有学习。 二、学习什么?我觉得首先还要再来理解一下“学习“这两个字。”学“和”习“含义不同。学,就是获取新知涨见识;习,就是实践体验强技能。理论实践相结合,才是学习。 我觉得主要学习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专业知识。对于新教师来说,专业知识体系的重构、专业技能的提高是重要和急迫的。要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来加强学习知识,尤其要锤炼教育教学技能。工作水平的高低,不仅看学生考了多少分,更要看你用什么方法来教的,要看工作底线有多高。所以要对自己做加法:比学校的要求更高一点、多一点,提高对自我的期盼,实现自我发展的需要。二是文化知识。“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当下知识量指数级地剧增,迭代更新剧快;但那些跨越千年的思想和文化,却依然鲜活隽永,历久弥新,与我们心意相通。这是中华文化的根脉,也是经典的力量。我们要学习提炼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以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为”体“,以现代文化技术为”用“,提高文化厚度。既要汲取专业精粮的营养,也要广收各种文化粗粮的营养。三是价值观。我感觉,这是核心的内容,它总是渗透在我们的言行当中,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工作方式和质量,有如草蛇灰线,伏脉千里。身在这个价值多元的时代,我们如何知晓自己从哪里来,又将往哪里去?如何找到立身之本,自信之源,理想之基,灵魂之所?唯有学习。 三、怎么学习?学习方法和途径很多,关键都离不开三个字:思、恒、用。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不思考,让人学得迷茫,用现在的话就是假学习,最多只算浅层学习。只有思考,才能让学习真正发生,展开深度学习。有效的学习标志其实就是从吸纳到内化,成为个人的认识和素质。所以要多想多琢磨,天道酬勤,思者常新。叔本华认为,单纯的阅读会使人迟钝,苦思冥想才可能会更加聪明,哪怕是事后发现在某本书里早有了结论,这样的思考也是有益的。所以不能以消遣式的阅读代替学习。 恒:持之以恒。世人评价曾国藩有三个特点:尚拙、有恒、精进;行的就是精一之功,朴实真诚,宁拙毋巧;耐得住寂寞孤独,经得住热闹诱惑。最朴实的方法,有时就是离成功最近的路。 用:学以致用。在岗学习,主要是应用式学习。以问题驱动,研学一体;做中学,学中做,从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入手,将主题式、专题式的学习作为常态,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工作智慧和持续的发展力。多下学习的真功夫,勤下实践的苦功夫,练就创新的硬功夫,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传薪者“。“草木蔓发,春山可望“。当我们将学生真正放在C位,诚意正心学习修身,提升教育教学技能时,光明和芬芳必将灿烂一生。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菱港北路68号 E-mail:wjcd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78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