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流动儿童课外阅读支持系统的研究》2019-2020学年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指针,根据学校校长室和教科室的具体中作部署,结合课题组研究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水平,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文化生活习惯,同时引导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探索科学研究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效益,提升教师的科研工作水平和能力。
二、具体工作
《构建流动儿童课外阅读支持系统的研究》已进入课题研究的第二阶段。按照江苏省教育学会的管理要求,课题组规范有序地开展研究,收集整理各项研究资料,积累研究成果。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科研水平。
树立坚持不懈学习理论的意识,组织课题组老师采取自学、交流等多种方式,学习关于课外阅读的各种理论知识,并且努力将新观念、新思路渗透到教育教学之中,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学年,课题组要购买理论书籍,并组织课题组人员学习。课题组全体成员要认真阅读,及时消化与反思,提高科研水平,为课题研究丰富理论支撑。
2.开设实验课,提升阅读实效
根据学校制定的课外阅读计划,课题组老师认真组织学生课外阅读,上好课外阅读指导实验课。可以是必读书目的指导课,也可以是阅读过程中的集中指导,还可以是读书情况交流展示活动等。
3.聘请专家指导,提升科研能力
为了使课题组成员的课题研究再上一个新台阶,课题组聘请有一定知名度的专家来校指导,针对课题实验课、研究中的困惑等进行指导,引导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探索科学研究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效益,提升教师的科研工作水平和能力。
4.开展读书活动,增强阅读兴趣。
为了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使课外阅读的开展扎实有效,课题组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好书推荐活动、读书心得交流、手抄报比赛、读书笔记评比、亲子阅读活动、故事演讲会、佳作欣赏会等。
5.创设读书氛围,让学生有书可读。
(1)共享资源,成立班级图书角,建立借书机制。(2)到学校图书馆借阅、进入学校电子阅览教室进行网上阅读。(3)推荐好书,有条件的学生可以自己购买。
6.保证读书时间,促进学生阅读。
根据学校安排,各班每周安排一节课外阅读课,供学生进行阅读;每月2次进图书馆借阅图书或进电子阅览室阅览。邀请家长一起参与到孩子的课外阅读中来,每天督促孩子读30分钟以上的课外书籍,读完后在课外阅读反馈表上签名。
7.重视习惯养成,提高阅读实效。
任何习惯都是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教师要不断地辅导、鼓励。如勤查工具书、勤写读书笔记、边读边想、保持正确的坐姿、站姿等。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阅读能力,认真制定阅读计划,先易后难,逐步提高。
8.积累研究成果,收集各类资料
课题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要积极反思教学行为,通过交流、学习、实践等一系列过程,积累研究经验,鼓励每一位教师撰写课外阅读教学案例、经验总结和论文随笔等,力争在各类论文评选中获奖或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丰富科研成果。同时,在研究时收集好过程性资料,及时上传相关报道,做好课题网络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