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读书汇报课
教学准备
1.初步了解高尔基,了解《童年》写作背景。
2.熟读《童年》一书,对阿廖沙、外祖母和外祖父有自己的分析。
教学尝试: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抓住描写方法等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过程
一、 畅谈童年,激情导入
前段时间,老师向同学们推荐了一本书,这本书就叫《童年》。相信大家有很多收获和感悟,这节课。就让我们畅所欲言,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二、知人论世话作者
走进一本名著,首先要走进它的作者,对于这本书的作者,你了解了哪些呢?
(出示)玛克西姆·高尔基(1868_1936),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列宁称他为“无产阶级艺术最杰出的代表”。代表作品:《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母亲》、《海燕》等。
三、初试锋芒晓作品
两位同学担任考官,通过阅读测试题的回答,检测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掌握情况。
1.《童年》的作者是________
2他是_______(国家)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
3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童年》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比如,勇敢正直的______,善良乐观的________,自私残暴的_________,贪婪恶毒的_________。
5.《童年》讲述的是________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
6.《童年》中的外祖母对阿辽沙的成长有哪些良好的影响?
7.《童年》里的阿辽沙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8.高尔基把外祖母看作是"童年的朋友",你赞成这个标题吗?说说你的理由
9.《童年》里的外祖父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10.《童年》里的外祖母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11.两个舅舅互相斗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2. 是原因使阿廖沙的外祖父变得吝啬,专横,残暴?
13. 《童年》的主人公是谁?
14. 外祖父的染坊失火了,据外祖父推测是谁放的火?
15. 救火之后是谁死去?
16. 外祖父教了“我”什么?
17. 外祖父给“我”讲了什么?
18. 祖母给“我”讲了什么?
19. 房客“好事情”在我眼里是个什么样的人?
20. 《童年》中塑造了___的形象是俄国千百万劳动者走向革命,走向新生活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典型?
过渡:刚才,同学们对答如流,可见是把《童年》读透了,你对书里面的哪些人物记忆犹新呢?
四、真知灼见评人物
1.《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一部自传体小说,内容包括了高尔基三岁至十岁这一段时间的生活片断。作者着力刻画了三个主要人物,分别是?
(阿廖沙、外祖母和外祖父)
2.课前同学们对这三位人物进行初步的分析,下面请同学们小组交流一下。
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教师引导(重点理解书中的典型人物形象)
谁来说说,这三位人物中你对谁的印象比较深?作者主要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小结:通过刚才的交流学习,我发现许多同学都知道要抓住描写方法来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希望今后在阅读其他文学作品时也能运用这一点对人物进行分析。
五、精雕细琢品语言
从自己所作的批注里选择最精彩、最得意的一两处,以“我最喜欢的字(词、句)是__________。对此,我点评如下___________”的句式来说说。
六、各抒己见谈收获
1. 请同学们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说说,看完这本书后,你觉得高尔基的童年是怎样的?把大家的童年与高尔基的童年比一比,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吗?
2.同学们,在阿廖沙的童年中,我们了解到他虽然在困难中长大,但却在邪恶中保持善良。这本书让我们进行了一次文化之旅,也进行了一次精神洗礼。但是课堂有限,阅读没有终点。这节课我们在交流中进行了一次精神洗礼,文化之旅。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希望你们铭记在心,做个快乐的读书人!
教学反思:通过学生交流读《童年》这本书的活动,促进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自主读书行动,引导学生走进书中的情节,走近书中的人物,用以洗涤自己的灵魂,塑造自己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