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阅读方法的培养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对小学生来说,只要肯阅读,不仅可以大大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语文能力,还可以丰富学生的人文涵养。许多作家的经验证实,语文素养的提高,大都得益于大量且广泛阅读。《新课标》第一次规定了小学生课外阅读量,并提出阅读速度的要求。这是对语文教育改革的一次突破,对小学语文教学有着较好的指导作用。因此,教师必须把指导学生阅读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我来谈谈我在教学中如何进行阅读指导的。
一、要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学习兴趣是引起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重要因素,一般说来,语文学习较好的学生对语文都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课前自觉地预习课文,课堂专心听讲记笔记,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复习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并喜欢阅读课外书籍,有一股好学的钻劲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在学校这样就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正确的阅读方法,就会提高阅读效率,获取丰富的知识,而且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
如何在阅读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呢?那就是扎扎实实地搞好每一堂课的教学,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在知识教学和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激发兴趣,形成习惯。当学生对语文课感到兴趣盎然时,就会激发他们继续求知的欲望。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习变为自觉的行动,这种自觉的行动就是初步形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阅读要勤于思考。
阅读的核心是理解,而理解要依靠思考。有许多知识需要记忆储存内容,但既不能代替思考,目前,有的学生错误地认为语文就是背记,有的教师的阅读指导也有过渡偏重记忆的现象;也有的老师精心设计了阅读训练,但由于混淆了理解和记忆,使那些本应成为思考训练的设计仍然变成了知识记忆,这是不行的。教师的阅读指导,一定要想方设法促使学生“跳起来摘到桃子吃”,这样才能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阅读时要学会写读书笔记。
阅读只单纯去读是不够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我在指导阅读时要求学生做到“不懂笔墨不读书”,阅读时作好读书笔记,增强读书的效果。同时教给学生写读书笔记的方法:①摘抄原文。阅读中遇到好词佳句进行摘抄,以加强语言积累,丰富写作素材。②提纲式摘录。要求学生写出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各部分的大意,以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③写读后感。阅读时引导学生抒发读书感受,评价文中的人物、事件、语言等,并记录下来,久而久之,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已达到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和能及时抒发自己感情的能力。
总而言之,“实践是最好的老师。”以上便是我在指导学生阅读时的一点浅显的看法,但经过了这样的试验,我发现孩子们确实的学习劲头有所改变,这是值得欣慰的,也是值得肯定的。他们的阅读水平、技能等多方面都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