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标题
​《长相思》教学设计 胡佳
发布时间:2020-11-30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胡佳

《长相思》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这首词,对仗工整,词中涵义深远,词人亲身生活经历的生动再现,也是他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并以此创造美、抒发美的敏锐高超艺术智慧的自然流露。词中讲诉了对故乡、家人深深眷恋,也反映出他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忠君报国与天伦之乐在他心中交织着,呈现出矛盾心理。让五年级的学生来领会其中的意蕴,我利用了大量的辅助资料组织教学。比如:词人纳兰性德的生平,家庭背景等。让学生知道纳兰性德是皇帝身边的侍卫时,就会懂得纳兰性德不属于他自己,不属于他父亲,不属于他妻儿,他只属于朝廷。所以朗读指导教学与情感体验教学贯穿整个教学环节。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能字正腔圆、深情地朗读,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
2、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验作者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作者天涯行役时的相思之苦与情感之深。
教学重点
  在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中,体验作者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作者天涯行役时的相思之苦与情感之深。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移情想象之中构建“故园”的丰富生活场景,体味作者“忠孝难两全”的矛盾心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文,直切主题。
1、师: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世间美好的感情。正如唐代诗人杜甫所说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2、出示课件: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3、请学生朗读。
4、思考:这句诗中以什么来衬托思乡之情?
5  师:今天我们学习《5、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三首──词:《长相思》
6、解题、质疑:
1)“相思”是什么意思?
2)看到这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
3)指导读题,注意长的读法,意味深长些。
(设计意图:以古诗文引入主题,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为这一单元就是以“思念家乡”为主题的课文,不偏不移,与主题相吻合。让学生质疑,更能激发学生想象,让学生走近文本。)
二、走近《长相思》
1、自由读,多读几遍,读到字正腔圆为止。提醒读音:ɡūo
ɡēnɡ更
2、指名读:ɡūo   ɡēnɡ更
3、指名读全文,读后评价。
4、出示课件: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5、根据停顿的节奏,再次请同学们朗读,读得要有韵味。
(设计意图:朗读有助于真切地感受课文,有助于因声明义,领略课文的精妙之处,有助于增强语感,以声传情。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读出语感,读出独特体验。)
三、走进《长相思》
1、请大家默读这首词,读的时候注意仔细地看看书上的插图,仔细地看看书上的注释,(出示课件)然后试着去想一想这首词大概在讲什么意思。(学生默读词并思考词的意思,教师在一旁巡视,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
①程:道程,路程。
②榆关:即山海关,古名榆关,明代改今名。
③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④帐:军营的帐篷,千帐指军营之多。
⑤更:ɡēnɡ,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⑥聒:ɡuō,喧闹,嘈杂。 。
⑦故园:故乡,家园 。
⑧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2、请学生说说词的意思
3、评价。
4、思考:此时此刻纳兰性德在相思谁呢?从哪里知道?
   5、思考:作者为什么会思念故乡和亲人呢?
   6、交流:作者此时身在哪里?身在何方?
7、师小结:同学们说的真好,他经过了崇山峻岭,经过了悬崖绝壁,经过了荒山野岭,经过了险滩急流,他还经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这就是作者的身在何方。一句话:“作者的身在征途上”。(板书:身在征途)
(设计意图:把握文本主要思路,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融进文本,我用一个“身”来将学生带进文本,让学生的思绪一下集中起来。感悟作者行军的艰辛。)
8、指导朗读:“山一程,水一程”, “风一更,雪一更”。
  师小结:同学们,作者在行军途中历经千辛万苦,尝尽了酸甜苦辣,作者怎能不想自己的故乡,不想自己的亲人呢?他怎样想呢?怎样相思呢?
9、思考:作者怎样相思?想到怎样?题目中哪个字体现了?(板书:心眷故园)
10、让学生怀着矛盾、痛苦、煎熬的感情齐读《长相思》。
    (出示课件放背景音乐。)
  11、想象词的意境:
    师引导:听着你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作者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的画面,仿佛看到了他抬头仰望孤独沉思的画面。看,在这风雪交加的的夜晚,他来到帐篷外,他在看什么?想什么呢?(出示课件)
12、师小结;是呀,此时只能聆听寒风呼啸的声音,看到大雪纷飞的情景,一种难以入眠的心境装着一颗思乡的心。
(设计意图:以观看书上的画面加上配乐朗读让学生走进纳兰性德的内心,学生的情感较好体现出来。)
  13、想象作者故园的情景:
    (1)师引导:同学们,在纳兰性德的心中,在纳兰性德的记忆里面,在他的家乡,在他的故园,又应该是怎样的画面,怎样的情景呢?
    (2)交流纳兰性德的资料。
    (出示课件)清代诗人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正黄旗满州人,大学士明珠长子,生长在北京。幼好学,经史百家无所不窥,谙悉传统学术文化,尤好填词。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正三品。康熙二十四年患急病去世,年仅三十一岁。纳兰性德去世后,被埋葬在北京海淀区上庄皂甲屯。
    清初著名大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
    (3)展开想象:作者在故园白天可能与朋友在做什么?晚上可能和家人做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写下来。(出示课件)
在楼阁亭下,与朋友                         
灯光下,他在教孩子                                           
灯光下,他在帮妻子                                                         
灯光下,他在帮父亲                                                
4)交流学生所想象的内容。 
5)再读《长相思》
(设计意图:小练笔只为呈现画面而设计,让学生想象故园家暖人欢的情景,两者相比,突出边塞的凄冷,作者的无奈。)
 四、拓展《长相思》
  1、师引入:同学们,《长相思》读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非常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那一颗破碎的心,读到现在为止,老师有一个问题想问纳兰性德:既然你这么想家,你为什么不回家呢?谁来替纳兰性德回答。
2、学生回答,老师点评。(板书:心系祖国)
3、师小结。
4、学生配乐朗读
  五、交流1、交流纳兰性德的《菩萨蛮》。(出示课件)
菩萨蛮
纳兰性德
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
春归归不得,两桨松花隔。
旧事逐寒潮,啼鹃恨未消
3、指导学生朗读。
(设计意图:以词讲词,以情悟情,会让学生拥有举一反三的能力。)
板书设计
长相思
纳兰性德
身在征途
心眷故园
心系祖国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菱港北路68号 E-mail:wjcd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78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