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标题
批注式阅读教学随笔4——评价式批注(周黎娜)
发布时间:2020-09-30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周黎娜

批注式阅读教学随笔4——评价式批注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要经历一个是由浅入深的过程。教师应在此过程中起到推波助澜的引导作用。应努力在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他们的阅读体验,注意做到鼓励并提倡学生对阅读材料本身、对文中人物、写作方法乃至作者的情感态度作出或褒或贬的评价。这就是评价式批注。评价式批注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1)赏人物 品形象

【案例1】学习《普罗米修斯》时,教师引导:对文中主人公普罗米修斯,你想写下哪些词赞颂他?同学们纷纷写下:大义凛然、无所畏惧、不畏强暴、正义的化身、人类的英雄……更有学生为普罗米修斯唱赞歌:“是你,让漫漫黑夜跳跃希望的火苗。是你,让蛮荒时代沐浴文明的曙光。是你,甘愿触犯天条也要救人类于水火。是你,深受酷刑却无怨无悔。勇敢、坚强、博爱、无私,这就是你——普罗米修斯!”

2)赏文字 悟精妙  每一篇文章都有点睛之笔,都有突破重难点的关键词句。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赏析语言文字,感悟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围绕这些重点词句进行深入地研究探索作批注是十分必要的。

【案例2】《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教学中,教师引导品词、结合朗读、补充课外资料感受叶老的亲切、质朴:

A、联系生活理解“融洽”:怎样的两个人会在一起融洽地交谈?而现在一个是(蜚声国内外文坛的大作家),另一个是(还在读中学的普通学生),你又感受到什么呢?

B、抓住对比理解“融化”:你见过什么东西融化?它们因为什么而融化?“心”会融化吗?“心融化”了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作者的“心”会融化呢?

C、透过这两个词,你看到了一个(  )的叶老先生,把你想说的批注在一旁。

3)赏特点 理结构

【案例3】在学习《那片绿绿的爬山虎》69自然段时,默读课文,思考:叶圣陶老先生是怎样邀请“我”的,“我”有什么感受。要求分别画出描写叶老和“我”的词句,简单批注。教师适时引导学生重点理解“意外;握了握手;交谈融洽”这些内容。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学生交流。此时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也是零散的。作为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去深入地感受。因此,教师加入一个思维拓展练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梳理感受。要求是:结合叶老的表现,在( )里加上肖复兴当时的感受、想法。学生有了这些情感体验,再谈“我”为什么这么高兴、激动,就可以理解到:一个大作家居然要见一个中学生,还请到自己家里来,亲切地与“我”交谈,足可以看出叶老是一个(平易真诚、和蔼可亲)的人。这怎么能不让人高兴与激动呢?老师相机指点作者不仅写爬山虎的美,还表达了自己的心情,这就叫——借景抒情。

《颐和园》这篇文章在文章结构上也很有特点,可以引导学生在预习时揣摩文章的结构:课文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依次向我们介绍了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读者好像跟着作者游了颐和园,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学生结合资料写了《颐和园导游词》,结尾这样写道:“时光匆匆,游客们,如果你还意犹未尽,就请你在这个拥有许多美丽景色的颐和园中拍照留念吧!”

【思考】要想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他们的阅读体验,就应该允许并提倡他们对阅读做出赏析。这种评价式阅读用得最广,可以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赏析,可以指出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还可以揣摩文章的结构、写作特点等。这种评价式阅读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因为他们成了课堂的主人,成了读书的主人,他们有权利来评价书本和作者了,这不能不说是对他们人格的一种尊重。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菱港北路68号 E-mail:wjcd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78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