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古诗二首
一、激趣导入 (3)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歌吗?李老师先请你们听一首歌,会唱的小朋友可以轻轻唱(播放春天在哪里)好听吗?
这是一首寻找春天的歌。唐代大诗人杜甫也很喜欢春天,他把春天的景色都藏在一首诗里,这首诗就叫做——绝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这首诗。“绝”是本课的一个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左边是绞丝旁,右边是色)
跟着李老师一起写写,绝字分两半,绞丝写窄,色字写宽,最后一笔竖弯钩,拉长甩出钩朝天。
(补齐课题,齐读课题。)
有没有同学知道绝句是什么呢?指名尝试回答。
(师出示词典解释)要知道的更清楚准确,我们要求助于——字典老师。师朗读词义。
(出示古诗内容)咱们今天学得是几言绝句?(七言)
设计意图:古诗教学的导入,应当以活泼生动地方式快速引领学生进入古诗情景之中。本课用《春天在哪里》作为暖场音乐,同时为悟诗情环节问题“黄鹂鸟会在唱什么”做出铺垫。“绝”是本课一类生字,又出现在课题中,在导入环节相机学习生字,同时理解诗题《绝句》的含义并引出整首古诗。
二、读准字音 读出节奏(10)
1. 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师范读。先听李老师来读一读,小朋友们仔细听。
(2)生自读,正音。想不想自己读一读?同学们各自读一读,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①自读。(注意不要齐读)
②哪位同学想读一读?
第一次点评:读得不错,特别是后鼻音的字,你读得特别准。(出字卡)请你再带着大家读一读:鸣,岭
还有谁想读一读?
第二次点评:你读的不错,其中的多音字,你找到了吗?行,它还读作“xing”,今天在诗里,读作hang 。(两手准备:泊)
再读古诗 读出节奏
学习古诗,除了要读准字音,还要注意节奏。再读读古诗,你们觉得每句诗应该在哪里停一停?自己读一读,试一试。(生自读)
指名试读。
生:两个/黄鹂/鸣翠柳……
师:你是怎么停的?
生:第二个字,第四个字后面停了一下。
(出示223停顿)师:就按你们说的节奏,李老师标记出来了。古人吟诵古诗,喜欢抑扬顿挫,摇头晃脑,击掌伴奏,我们也可以试试——(师拍手)
刚才我们是横着读,非常有趣!竖着来看,你们有没有发现看着好像我们以前学得一篇课文——对韵歌!云对雨,雪对风,山青对水秀,柳绿对桃红……
两个对——生接 一行……
这诗里的对韵歌,也叫作——对仗!(出示“白日依山尽,黄山入海流”)我们以前学过的诗句中也有对仗呢。引读,白日对黄河,依山尽对入海流。
有没有同学是按照其他节奏读的?
生:四个字后面停一下。生读。
师:你是按照诗句意思停的,这样也可以(出示43停顿)。两个黄鹂在干嘛?——(生接)鸣翠柳……
师:不同的节奏,不同的韵味,挑一种你喜欢的方式读读古诗。
设计意图:古诗教学的一般方法:解诗题,知诗人,读诗文,明诗意,悟诗情。但是又必须因材施教,因生施教,本课在对于诗题初步理解之后,进入到读诗文的环节,先正字音,再读出节奏。尊重低年段学生对诗文朗读的兴趣,鼓励各种方式的朗读,可以拍手读,可以诵读。同时,在223节奏的朗读中体会本诗的对仗之美,以学过的课文《对韵歌》为契机,带入《绝句》中的对韵,从而旧知引新知,学习“对仗”的含义。同时,又温故《登鹳雀楼》的对仗,彻底夯实知识点,让教学目标落地有声。
三、读懂诗意 理解词语(8)
读得都很起劲。课前,通过慧问预习单,李老师发现咱班小朋友主要是对这六个词还不太明白。(出示预习单统计)
现在把你不懂的词向同桌请教,互相学习。
你们都知道哪个词语的意思了?
(1)出示: 鸣 西岭 含 泊 千秋雪 万里船
(2)指名回答
鸣:一只鸟儿在张口嘴巴啼叫。
西岭:和山有关,就是四川成都的一片雪山。
泊:预设1:学生不会或者说错。
师:我们学汉字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出示生活中“请勿泊车”标志)这个东西你们见过吧,泊车是指?(停车)泊船呢?(停船)
预设2:学生说出“停”的意思
师:真厉害,你怎么知道的?
生:父母告诉/查字典、参考书
师:其实只要善于观察,生活中也能识字,你们瞧——(出示“请勿泊车”标志)这个东西你们见过吧,泊车是指?(停车)泊船呢?(停船)
含:预设:学生说出嘴巴里面包着,提到与“口有关”
师:你关注到这个字有“口”,它本来的意思就是放在嘴里不吐出来也不咽下去。汉字呀,博大精深,后来,像放在嘴里一样,表示存在包含,我们也会把它称之为含。(出意思)明白了吗?看看这两种情况,怎么选呢?(含片,窗含西岭千秋雪)
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是什么意思呢?(指名说)学习古诗,还不能简单地生搬硬套,这句诗就是从窗户里可以看到西岭雪山的美景。
千秋雪:千秋就是有好多好多年,千秋雪就是千年不化的积雪。春光明媚,但是高山上气温低,西岭雪山上常年不化的积雪为春天增添了一抹别样的风光。
万里船:想要知道什么是万里船,先看看东吴在哪?东吴就是现在长江以南的地区,江苏浙 江。杜甫在四川成都。小船漂呀漂呀,漂了好远好远,这样不远万里而来的小船就是——万里船。
下面请四人一小组合作,一人一句诗,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说一句诗,其他小组仔细听哦!他们说的不对,你们可得补充!
设计意图:
本环节,旨在利用生字的学习,梳理古诗大概的涵义。虽然二年级学生初读古诗时,并不理解古诗中很多字词的涵义,但是学生并不是零起点进入课堂,他们有许多找寻答案的工具和渠道。“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做好课前的预习单,既可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利用各种方式解决简单问题,又可以让教师知道大部分学生的共同问题,从而精化教学设计,抓住课堂40钟,将知识的“力量”打在困难的“痛处”。
本环节中,教师利用“同桌帮忙”“四人小组合作”等方式,先让生生之间互动,再通过展示,进行师生共评,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读悟情感 感受春天(12)
意思我们都理解了,诗里还藏着丰富的感情,需要我们用心体会。小朋友们再读古诗,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春天呢?
生自读,指名3人说:美丽的春天,是啊,千言万语化作一个字,春天真——美!(板书美)
(出示全诗)春天美在哪?让我们再次进入诗中,默读古诗,哪句话,哪个词让你发现春天特别美。
色彩美
(1)黄鹂 翠柳 白鹭 青天(此环节生成性较强,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言之成理即可)
预设:
生:我发现黄鹂特别美。
师:见过小黄鹂吗?(出图)你们看这就是小黄鹂,喜欢吗?你说说它的样子(指名说)是呀,它浑身金黄,读读它的名字。不仅外形美丽,名字中也藏着美丽的丽。谁来亲切喊喊它的名字(出词卡,指名读)
小黄鹂在哪唱歌呢?
生:翠柳
师:什么样的柳树才能被称为翠柳?
生:绿的发亮,碧绿碧绿。
师:说得好,你来读读这种美(出词卡,指名读)这是春天特有的绿色(翠柳,贴,板画)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还有什么也特别美?
生:白鹭特别美
师:白鹭是一种水鸟,四肢修长,羽毛雪白,读出它的名字?(指名读)
师:看看图,白鹭在哪飞呢?
生:青天。湛蓝湛蓝的天空才能被称为青天。
师:谁来读,读出天空的蓝。(指名)
师:黄鹂明艳,翠得明媚,蓝得纯洁,白的干净。我们在春天的景物前面加上颜色就会让它更美!
(2)出图,春天还有绿绿的山峰——青山,红红的花儿——红日,绿莹莹的湖水——绿水,真是五彩缤纷的春天!
(3)出示诗句,你能读出这五彩缤纷的春天吗?指名读
生机美
再读读这两句诗,你还发现美在哪?(如答不出,问看看他们在干什么?)
你们听——播放音频
聊得这么开心,那我们就邀请两只小黄鹂来说说话(指名)他们还有可能唱什么?(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
你们俩试试(鸣加点)哪两个小黄鹂再试试?叫声清脆响亮。
向上看——还有一行白鹭上青天!白鹭动图(诗句中“上”加点)
什么是“一行白鹭”?指名,一行白鹭就是横着一排。哪一排愿意当小白鹭飞一飞。
(生做动作)上青天是什么意思?仅仅是飞吗?上字,感觉飞的——特别有力!往上飞!
(生飞的有力)振臂高飞的小白鹭,我们来读一读!
女生读!男生比一比!
宁静美
生机盎然是一种美,宁静悠然也是一种美。(出示全诗)你们还从哪里觉得春天特别美?
预设1:万里船:
小船可是从遥远的东吴漂呀漂,漂到杜甫家门前。(板画)
你来读一读。指导朗读:那么遥远的距离,读得慢一些,稳一些。
预设2:千秋雪:出图看,这就是——雪山!(出动图)杜甫从窗外望去,看,它像什么?——一幅画,一张照片!
杜甫就站在窗前远望,你来读——
声音拉长,舒缓有力,让我们看到遥远巍峨的雪山。
合景美
一幅画已经很美了,四幅景连在一起,真是美不胜收!
师指着板书,杜甫正在草堂写诗,一阵黄鹂的鸣叫传来,他抬头看去(引读)——两个黄鹂鸣翠柳。他再举头望天——一行白鹭上青天。走到窗前,他向远处眺望——窗含西岭千秋雪。推开家门,又瞧见——门泊东吴万里船。
心情美
(指插图)美景如画,人在画中,怎能不心情愉悦呢?这是杜甫,(出示大图)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与大诗人李白合成“李杜”。他写这首诗时,已经历经多年战乱,此时,从东吴而来的小船传递着和平的消息,他的心情格外舒畅。真是景美,情更美!于是,他提笔写道——
配乐,师范读。
指名读。齐读。
如果你已经会背了,也可以吟诵下来!
这里还有一首杜甫写春天的诗,大家再读读看。(出示《迟日江山丽》)
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名字都叫绝句
生:迟日江山丽是五个字,两个黄鹂鸣翠柳是七个字。
师:课后,就请你们也来找找这首五言绝句中的春天!可以说出来,可以读出来,也可以画出来!
设计意图:
本环节是本课的高潮部分。学生在理解题目,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懂诗意之后,进而进一步感知古诗的语言美和意蕴美。前两句,先让学生说说诗中描写的景物。抓住关键词语,想象画面,构建出春天色彩美,生机美的画面。从两个层次去指导朗读,以读代学,让课堂充满书声琅琅。后两句,则是借助动态图和补充材料理解诗句,感受诗人的情感,引导学生走入画面,由朗读体会古诗情感的丰富。
朗读指导中,应该注重朗读指导的多样性,根据学生情况相机指导。重读“鸣,上”可以体会动作的准确与生动;“两个黄鹂,一行白鹭”更倾向于读得轻快;“千秋雪,万里船”则是通过声音的拉长,体会时间的悠久,路程的遥远……
对于“东吴万里船”是来自东吴,还是驶向东吴,教者更倾向于从东吴远道而来,但是诗无达诂,理解角度不同,可有不同见解。
五、写字(7分钟)
师:古诗读好了,我们要活动活动小手,该写字了。出示“吴,含”
吴:上面扁扁,下面舒展。中间留有空隙,中心可别偏移。(师讲解)
师范写
手指操
一行白鹭,慢慢行笔。翠柳垂下,手腕用力。西岭雪山,上下运笔。春雨来了,轻快收笔。
生写字,展示
吴已经会写了,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写好含?指名说。
设计意图:
统编版二上教材,侧重于对左右结构的字进行书写指导。本节课则针对“含,吴”两个上下结构的字进行教学书写方法。由学生发现两个字结构的不同之处,同时总结出“口”字在上部和下部时要写得小而扁。
手指操结合本课内容进行改编,让学生动起手指,活动手腕,为美观书写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