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标题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教师博文>>文章内容
教育随笔
发布时间:2020-06-16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蒋婷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主要在于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因此,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我们当教师的最关键的一个方面。从教几年来,对于这一方面有一些感悟和体会,下面总结如下: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1、注重“激趣”。

  透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用心教学气氛。“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用心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尤其是数学课堂,如果注重了课前的导入与对学生兴趣的启发,就会发现课堂的效果事半功倍。

  2、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师生的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也就是师生间的和谐。要随时关注学生的状态,只有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学生才能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很多时候如果教师能够抓住学生的心,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课堂的气氛就会改善很多。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数学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让学生敢于和老师沟通,敢于和学生沟通。这样也给了孩子一定的自由度。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堂是情感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通过日常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是很强的,只要我们给学生机会,他们就会给我们呈现出不一样的精彩。

  2、多动手,多实践。

  数学课堂的实践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在进行几何图形的教学时,由于孩子的空间感不是很强,这时就需要我们教师对孩子进行引导,多动手,多实践。

  3、在生活中学数学。

从生活中学数学,感受数学。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数学离他们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比如在进行圆的认识的教学时,我们就可以告诉孩子,生活中的圆无处不在,让孩子养成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

数学在孩子的生活中占了很大的一个部分,只要用心感受就会发现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日常教学中一定要善于启发孩子,让孩子善于去找到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方法,这样也能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菱港北路68号 E-mail:wjcd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78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