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标题
以“读书内化”为宗旨的教学模式 自觉探究·自主感悟·自我积累
发布时间:2020-04-30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牟琳

以“读书内化”为宗旨的教学模式

 

自觉探究·自主感悟·自我积累

——高年段主题单元课教学模式浅探

一、模式的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于善于引导启迪,俾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为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伶听。”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使学生能动地利用为他提供的各种条件,内化吸收,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确立主动阅读的意识,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

2、《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应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要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接触语言材料,通过“熟读、博览、精思、运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语言和文化滋养,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使学生体味到汉语言的魅力,亲近和热爱母语,从而真正提高语文素养。

二、模式的指导思想

1、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使其好读书。

教师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在“三不迷信”(不迷信古人,不迷信名家,不迷信教师)、“三欢迎”(欢迎随时质疑,欢迎发表对教材不同意见,欢迎发表与教师、同学不同的见解)、“三允许”(允许说错做错,允许改正错误,允许保留意见)的宽松、愉悦、民主、安全的氛围中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2、珍视学生对语言的独特感受、体验、理解,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自主的阅读实践产生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积累丰富的语言。要通过大量的语文实践,给学生提供运用语言的时间和机会,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善读书。

 “教是为了不教”。教师要着眼于自学能力的培养,着力于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自主的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阅读的方法、技巧,积累成功有效的学习体验,学会把书中的思想,智慧和语言,化作自己的血肉,并不断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在运用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三、模式的结构策略

(一)初步理解阶段

1、充分自读,边读边悟

先让学生用较快的速度把选文默读两遍。在这一层次中,教师要注意训练学生默读速度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要求学生边读边想,粗知文章大意。

学生尝试自读后,再由同桌间相互进行阅读检测。要求学生把自己在快速默读过程中觉得难读懂的段落提出来,请同桌读一读,通过相互朗读、听读,进一步读通读懂课文。

2、学生交流,尝试释疑

学生分成学习小组,交流自己读后的最深感受或最大收获,再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相互合作,尝试解答,将本组同学不能解决的问题归纳出来,由小组代表在全班质疑,全班同学合作解决。

在这一层次中,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如根据课题发问,从文中的重点词句段发问,从文章的难点处发问,从文章的写作特点方面发问等,使学生的质疑由粗向精发展,由浅向深发展。同时,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使学生主动思考,积极表达,打破对老师、对同学的依赖性。

3、筛选提炼,明确重点

在质疑、解疑的基础上,筛选出一、两个重点问题。重点问题应带有普遍性,是学生迫切想知道答案的、有思考和研究价值的深层次的问题。通过重点问题的研究,应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帮助学生理解文章重点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还能使学生感悟到一些写作的方法。

(二)重点感悟阶段

4、自主感悟,深究赏读

围绕筛选出的重点问题,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探讨解决的思路或方法,并让学生按照思路的每个步骤,抓住相关段落,潜心去阅读,真心去感受,细心去体味,悉心去探究,将自己的感受、体验、理解大胆地表述出来。

在这一层次中,教师要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反反复复地读,要让学生读出自己的“哈姆雷特”,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从而显现出对语文材料反应的多元性,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全面、深刻,激发学生独立思维、大胆创新的意识。

(三)积累运用阶段

5、欣赏、拓展,积累语言

让学生划出文章中自己喜欢的词、句、段,欣赏、品味、背诵,使其“入乎其内”、“化乎其中”,融入自己的语言结构中。

根据文章内容,引导学生选择相关读物,推荐给大家阅读。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选择读物的方法,如读物思想内容要健康,文化内涵较丰厚,在内容、主题或情感上与本次阅读的文章有相似、相通之处,难易程度适合本年级等等;并要求学生在阅读时,能将其中的名句、名段摘抄下来。通过拓展阅读,保证课外阅读的量,使阅读体系更科学,并进一步积累语言,进一步积累精神、文化,使学生终生受用。

6、练习说写,强化表达

以文章为依托,设计形式新颖、生动有趣的说写题,引导学生感悟和品味语言,切实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如就文章的一个片断想像扩写,或就整篇文章写读后感,让学生过把“文学家”瘾;抓住文中一句充满情趣、给人启迪、发人深思的话让学生仿写,使学生感受到做“哲学家”的快乐;情节曲折,引人入胜的文章,让学生回家讲给小伙伴听,当一回令人仰慕的“故事大王”;文字优美的写景文章,让学生做“小画家”把它画出来……也可以将设计练习的权力交给学生,学生的设计往往更富童趣,更有创造性,他们完成得也就更有积极性。

四、实施中要注意的问题

1、要遵循“读书内化”的规律,切实做到“以自读为轴,以自问为经,以自悟为纬”,真正地把学生的读放在首位,以读促问,以问导读,以读导悟,以悟促读。

2、要特别重视学生的质疑、解疑。大胆质疑、积极解疑是学生主动精神的充分体现,是自能读书的重要标志。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质疑、解疑即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3、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在课外阅读的进程、数量、质量上不要搞“齐步走”,要允许不同学生达到不同水平,最大程度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好奇心。

4、要根据实际灵活运用本模式。不要将模式“模式化”,否则将束缚师生手脚,不利于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应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文章具体内容等对本模式作适当调整。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菱港北路68号 E-mail:wjcd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78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