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教师的语言对学生的“情感”与“认知”有着重要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节课的成败。
教师的语言科学、深刻、生动、形象、幽默、风趣、亲切、自然,充满情和意,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陶冶、激励和鼓舞。教师要善于将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和教育性,用艺术化的优美形式和方法诉诸学生的感官,使之入耳、入脑、入心灵。
教师语言课堂上主要表现在:
1.讲解。教师讲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应用生动的事例,直观形象的语言,让学生在语言产生的视觉效应下唤起表象,产生联想和想象。
例如,在学习中使学生最头疼的是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步骤多,数据多,学生做题时常常不是抄错数,就是忘记进位或退位,或者漏写小数点,总要出些小差错。
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除了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验算习惯外,主要问题是他们在心灵深处没能认识到“计算出问题将会带来怎样严重的后果。”学生没能把“今天的学习”与“明天的建设”联系起来。
怎么办呢?我改变了“指责、改题、重做”的惯例,而是从典型事例、生动形象的语言,满怀激情地开始“四则计算”一课的讲解。(具体例子略)
2.提问。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科学而深刻的提问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新知的一把金钥匙。例如“圆的周长”这节课,我就是通过层层设疑的提问,不断引发学生思考,激励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学习。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发现新知,通过实践、观察、操作、思考,终于发现了“圆的周长比它的直径3倍多一些”的规律。在参与新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充分体验着思维之趣,参与之乐、成功之悦。
课堂提问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内部动机和作用。通过提问鼓励他们发现和提出问题,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
一个真正的教师要指点学生的,不是进入那已投入千百年劳动的现成大厦,而是促使他去“搬砖砌墙”,一同来建筑大厦。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向学生奉献真理,而更重要的任务是引导学生探求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