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新教育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于 谦
韩国的古书说过一个小故事。一位名叫黄喜的相国,微服出访,路过一片农田,坐下来休息,瞧见农夫驾着两头牛正在耕地,便问农夫,你这两头牛,哪一头更棒呢?农夫看着他,一言不发。等耕到了地头,牛到一旁吃草,农夫附在黄喜的耳朵边,低声细气地说,告诉你吧,边上那头牛更好一些。黄喜很奇怪,问,你干吗用这么小的声音说话?农夫答道,牛虽是畜类,心和大是一样的。我要是大声地说这头牛好那头牛不好,它们能从我的眼神手势声音里分辨出尽了力,但仍不够优秀的牛,心里会很难过……
这个故事让我感慨颇深,人们常说教师是灵魂都工程师,其实这个命题太大了,它也赋予教师更多的压力。有的老师说,我自己的灵魂还没塑造明白呢?我的灵魂深处虽想满园春色,现实中却不得不为自己的生活在奋斗和挣扎。我还是喜欢教师是园丁这个叫法,贴切自然。教师也就是个普普通通的人,是在自己成长的同时,和一群比自己年轻的人一块成长而已。我们宽容了整个世界,也希望世界能宽容我们的灵魂。
学生是校园里的花儿,老师,不能急于看到花朵的绽放,其实每一朵花我们都要等待几个季节的风霜雪雨洗礼的过程。他们有可能娇艳无比,也有可能在季节轮回之后还是一支寂寞的小苗。但是你会发现他们都 在不知不觉地成长。不管是怒放的小花还是静待花开的小苗,都会有自己的精彩,他们都会骄傲地面对阳光 雨露,在快乐中静待那满园的花开!静待花开、微笑期待更是对教育的一种责任担当,是一种追求的状态,是一种平静的力量,是一种信念的坚守,更是一种智慧和底蕴带给教育的宽阔。看到了问题,更看到了主流,不是无视问题,而是力图解决问题。
我想说:“教育,需要等待!在“等待”中,教师才会更加冷静,更加理性;在“等待”中,学生才能自我纠正、自我提升。“等待” 是一种健康的教育心态,“等待” 是一门无声的教育艺术。等待更是一种境界,只有用心灵滋润孩子的老师,才会怀着一颗宽容之心倾听生命的拔节,从含着露珠的嫩芽中嗅出果实的芬芳,“一年树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最高目标是把学生塑造成有精神有思想的大写的“人”。对于特殊的孩子,让我们学会等待!慢一点,放慢欣赏的脚步;等一等,等到迟来的花开。”
每个孩子都是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灿烂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地等待。不要看着别人怒放了,自己的那棵还没有动静就着急,相信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细心地呵护自己的花,慢慢地看着长大,陪着他沐浴阳光风雨,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相信孩子,静等花开。也许你的种子永远不会开花,因为他是一棵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