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文本 巧解困惑
武进区城东小学 胡文霞
课间,孩子们玩耍时非常开心。我看着他们的一言一行,觉得他们天真烂漫,真是名符其实的阳光少年。可他们玩着玩着,就会起矛盾冲突,甚至硝烟四起。马上就会有孩子报告到我这里。这时,我就是“法官”、“包青天”,该如何断案?必须绞尽脑汁。
今天课上,正好学到了《小松树和大松树》这一课,我觉得可以好好利用课文中的主人公大做文章了。我出示了小松树说的这样一段话:“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呀!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我先指名让学生读好这句话,接着让孩子们思考:你从这段话中读出了小松树的什么特点?在我提出这一问题时,我还担心孩子们回答不上来。但读了几遍后,就有人陆续开始举手,我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叫起了一个个举手想发言的孩子。有人说:“小松树没有礼貌。”有人说:“小松树太看不起人,太骄傲了。”有的说:“小松树太自以为是。”精彩,真是精彩!我顿时加大了表扬力度。四十八双眼睛紧紧地聚焦在我脸上。这时,我轻轻地问了一句:“面对小松树的无礼,自以为是,大松树是怎么回应的?”大家异口同声地道:“大松树没有回答。”“聪明的孩子们,没有回答,并非没有想法。如果你是那棵大松树,会怎么想?”呵呵,还真不能小看这些孩子,他们的回答更让我大吃一惊。“那是一个没有礼貌的人,我们不跟他一般见识。”“他太没有素质,我们只当没有听见。”……我话锋一转,说:“在平时的生活中,假如你遇到像小松树这样的人,你会怎么办呢?”教室里沉寂了几秒钟,举手的孩子越来越多。“老师,您放心,我会保持沉默。”“我也不会跟他计较。”“我会走开,冷静处理。”该收场了,我大声说:“哈哈,看来,我班的个个孩子都是有素质的人呀!相信大家,在今后的日子里,一定会友好相处的!”一堂课就在异口同声的“是”中愉快结束了。孩子们脸上个个洋溢着纯真的笑容。
接下来的日子里,班里的同学友好了很多。小矛盾几乎不再存在。因为他们已经知道要宽容待人,礼让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