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标题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教师博文>>文章内容
做孟老师那样的“老教师”
发布时间:2017-03-12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徐锐玉

一直期盼着能够在什么地方再见到他,一个我还不知道姓名的老教师。初识他,是在去年师范组织的语文学科培训会上。那是我平生第一次在一百多名同行面前讲自己的语文教学,心里是忐忑的,看着台下众多头发花白的老教师,我更加怯懦了,担心他们的不屑,更担心自己的无知无能。

       当我进行完简单的开场白,很艰难地抬起头与在座的一百多位老师进行眼神交流的时候,我看到了一部分老师在低头做自己的事,一部分老师眼神游离,一部分老师昏昏欲睡。还有一部分老师睁大了眼睛看着我,似乎很认真地倾听着我的话语。特别是坐在第一排第三位的,一位头发花白的男教师,他表情随和,始终面带微笑,一直看着我,并时时地微微点头。看到他,仿佛一剂兴奋剂注入了我的血液,我的精气神马上提高了八度,与台下老师交流的眼神也变得勇敢坚毅了。在接下去的交流中,我始终有意识地在巡视中寻找这位长者的目光,并刻意与他进行眼神交流,寻求他给予我的鼓励。

       那天课间休息的时候,我特意走到他身边与他聊天。他没有像其他老教师那样对我不冷不热,而是很热情地评价了我刚才讲的内容,充分肯定了我教学中的做法和尝试。那天他说的一句话让我一直铭记:“你能够在自己的工作中做这么多事,自己很累,但是你的学生的确是幸运的。”这句出自一位资深教育工作者的话语,其实就是对我工作的莫大肯定与鼓舞。对于每年暑假的培训,他说:“你们讲的我都爱听,包括学校发的书我也都看完,虽然有的不太懂,接受得慢一些,但是对自己也是有帮助的。因为我就是要退休了也还是代着语文课,上一天课我就有必要多学习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多么简单与朴实的话语,其实这也许就是千千万万位坚守在农村教育岗位上的教师们的那份职守呢。

      去年的课,有了这位老人鼓励的目光,让我信心倍增,也让我在后来的课中敢于不借助名家和网上的理论作为支撑,只说自己做的。因为老人说:”讲你做的,我们都爱听,因为这是最真实的,其实你也才能讲得更生动,更走心。“

      今年的继续教育,我很荣幸地被邀请给老师们讲作文教学尝试。那天的课,我意外地发现,在同样的位置我又看到了那温柔的眼神,那位老教师居然还坐在第一排的第三个座位,依然是很认真地倾听,间或点头微笑,我依然是在讲话的过程中贪婪地获取他赏识的眼神,鼓励自己大胆表达,促进自己真诚说话。那老师也好像知道我的用意,便一刻也没有松懈过,在上半场一个半小时的讲课中,他是最守纪律的”好学生“,一直端坐,一直没有动,甚至头部的姿势也没动一下。这样赏识的姿态,对于我是多么重要。我对于他只是一个素不相识的同仁,我与他从去年的一面之交,以后便从来没有联系过,而他已经真正把我当成了一位值得信赖的晚辈老师。他眼神里的热忱感染了我,甚至在平时的工作中鞭策着我。

     中场休息我依然走到了他的身边,他也没有谦虚,就像遇到了老朋友,直接对我说:”今年明显比去年放得开了,也老道了一些。你讲的内容还是挺吸引人的,值得我这样的老教师学习呢。“哈哈,又是鼓励。又一次被他的真诚与热情感动,因为作为一名来自最偏远地区的快退休的老教师,我们看到的多半是倦怠、是漠然的眼神,独独他是一如既往的诚恳。我问他还代语文课吗?他说:”还代呀,下面学生少,但是每个班的语文老师是不能少的,我准备干到退休呢。“与他聊天,最大的快乐是不要装,也不会听到诸如:你们年轻,你们城镇的老师不知道我们在乡下的痛苦之类的话语。他的眼神里只有热爱,对农村教育的那份最淳朴的情怀从他的眼神里就展露无遗。

      这次与他道别,我仍然不知道他姓什么,更不清楚他到底在哪个学校任教,只知道在一个偏远的农村小学,他已经是快四十年的教龄了。

      没想到,这次去高店,居然在他们中心校的培训现场,还是在第一排的第三位,我又看到了他。(始终坐在第一排的老教师,有着多么强大的苛求知识的动力哟。)我异常激动,像见到了老朋友,见到了我的偶像。我连忙走过去与他握手,他应该是知道我会来的,没有惊讶,只是依然保持这他那经典的微笑。我有点忘情,居然当着所有老师的面表达了我对他的感激:“感谢他在几次的听讲中一直给予我鼓励的微笑,感谢他给予我的田野般宽阔的包容。”一时冲动的话语,其实的确表达了我的真实心情。

      这次讲的内容虽然和作文不相同,但是他那毫不改变的倾听姿态,和那经典的赏识眼神还是一直陪伴着我。

      临走时,我问了校长这位老师的姓名,校长说他姓孟,但是听校长的语气,这位老师给他的印象并不深刻。足见孟老师应该一直在一所村小里任教,平时与中心校领导接触的机会并不多。也可以看出这是一位从来不给领导穿小鞋、使绊子的老教师,没有倚老卖老。他坚持着自己的教育原则,只为那份教育良心,只为着自己的那份教育的坚守。平凡却从不自哀自怜。

     默默地、微笑着面对一切、对待一切。不抱怨,不懈怠,一直学习。这样的教育坚守,我能够坚持到退休前夕吗?假如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像孟老师这样,教育也会是像春花一样烂漫,像山林一般永远纯净而焕发生机的吧?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菱港北路68号 E-mail:wjcd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78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