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标题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教师博文>>文章内容
让“静思默想”与“书生琅琅”比翼齐飞
发布时间:2017-05-23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庄如梅

让“静思默想”与“书生琅琅”比翼齐飞

                            

审视当下的小学语文课堂,书声琅琅、议论纷纷、其乐融融,似乎让平静、单调的课堂变得热闹、生动了,许多教师把课堂气氛活跃当作衡量一堂好课的重要标准, 一味地追求课堂的“热闹”,而忽略了默读的重要性,甚至认为默读要求学生做到不出声,会造成“冷场”,让课堂气氛变得沉闷。因此,极少有教师在教学中安排默读训练,即便采用,也是蜻蜓点水,往往学生刚刚把课文浏览完,还来不及思索,教师便打断学生,马上进行朗读指导。更为普遍的是,教师很少在课堂上教给学生默读的方式、方法。其结果是,学生课堂上表现热热闹闹,课后收获却冷冷清清。
   默读是学生个体阅读行为的主要方式之一,是一种真正让学生进入文本、理解文本、沉浸于文本的读书样式。在重视学生朗读能力训练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学生默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教给方法,把他们培养成真正有“精神底气”的读书人群。因此阅读教学要将书声琅琅与静思默想并重,切莫将默读打入冷宫。

一、此时无声胜有声
    新课程实施以来,在课上,读书的时问多了,读的量也足了,但是在不经意间,我们的阅读教学又步人了“读”的误区:重“读”轻“阅”,甚至只“读”不“阅”,用“书声琅琅”代替“静思默想”。学生读了一遍又一遍,结果,课堂上热热闹闹的,下了课学生心里却空空荡荡。我们说,朗读固然重要,默读同样不可或缺,就是我们教师备课,解读教材,不也是靠反复默读,一边细细读书,一边咀嚼品味,时而俯读,时而仰思,时而在字里行间圈圈画画,时而在重点地方批批注注吗?为什么学生学习课文反而不让他们默读思考了呢?没有了静思默想,学生能发现疑问吗?能咀嚼品味吗?能自读自悟吗?能综合归纳吗?所以,就阅读教学而言,朗读与默读,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必须同等训练,比翼双飞。
    新课标明确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阅读、略读和浏览”。这就是说,语文课既要“读”又要“阅”;既要“书声琅琅”,又须“静思默想”。因为默读的速度是由学生自己控制的,这就有利于他们边读边想,遇到重点、难点之处,可以反复读,细细品,还可以停下来思考一番,进行质疑,待明白后,再读下去。再说,学生只有静下心来,沉浸于文本之中,才能调动起个人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从不同的角度对文本进行不同的解读,产生独特的体验,才会使文字符号所代表的客观事物的图像在其脑海中越来越清晰,才能越来越深入地走进语言文字描绘的境界之中,感悟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思想感情,才能人境悟情,为有效对话进行必要的铺垫,积蓄丰富的“谈资”。
    二、适时适度才有效

语文教学是要书声琅琅,是要多读,但要把握一个“度”。一节优秀的语文课,不在于读的形式有多少,不在于读的时间有多长,而在于读的适时适度,富有实效。如初读时可采用自由读,轻声读,为的是读通课文,通过听觉辨别字音是否读准、语句是否读顺,实现整体感知;精读时可采用指名读、默读或分角色读等形式,走进文本,产生体验,展示个性经验;总结升华时可采用诵读或齐读等形式,从而领悟方法,体验情感,外显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感悟。
    阅读是一种复杂的语言和心智活动。课堂上“读“与”“阅”要达到适时适度至少要注意三点:一是时间到位。学生沉浸于文本中,不是一般性地接触文本,而是作为个体生命进入作品生命,是情与意的交融,言与思的汇合。因而,要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零距离接触,与作者的心灵去碰撞,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自由辐射,想象才能自由放飞。二是手脑到位。默读中,要辅之以手的操作,让学生带着问题动笔勾画文章的重点和难点,加深阅读理解,提升默读质量。三是方法到位。我以为至少要提醒学生注意3点:

1.仔细阅读,你读懂了什么?这是基础性的要求。

2.仔细阅读,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这是体验性的要求。

3.仔细阅读,你产生了什么疑问?这是批判性、创新性要求。也就是说,语文课堂要给学生创设一个默默读书的“场”,一个细细品味的“场”,一个静静思索的“场”。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室里静悄悄,学生集中思维,要珍惜这重要时刻。”
我们这样说,并不是把“读”与“阅”对立起来,而是强调有机结合,同步推进,整合实施。
    三、力求读中增值
    现在我们看到,不少语文课,教师只是让学生翻来覆去地读几遍课文了事,往往是你读我读大家读,读到最后还是在一个层面上兜圈圈,很难使学生走进文本,品词析句,体会情感,揣摩表达,想象意境,读出韵味。因此,要实现阅读教学的增值效应,必须把“书声琅琅”与“静思默想”结合起来,使读与悟、品与思并重,且每一次读都要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收获,不同的体验与提高。

给学生一个宁静的时空,让学生细细地品读,静静地感悟,默默地思考;让课堂张弛有度,“读”“阅”并举,动静相宜,实为新课堂应有之状态。

总之,默读是读者沉浸在文本之中,与文本共享喜怒哀乐之心灵盛会;是一场“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快乐阅读之旅!面对终身化学习,高年段的阅读教学,在重视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学生默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教给方法,把他们培养成为真正有“精神底气”的读书人群,以奠定“有助于终身继续在工作之中和工作之外学习的动力和基础”。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菱港北路68号 E-mail:wjcd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78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