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标题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教师博文>>文章内容
找准时机 读写结合
发布时间:2017-06-23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庄如梅

找准时机   读写结合        

                        

课堂小练笔就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随机地学写一些小片断、小段落.它具有篇幅小、形式活、效果好等特点.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听说读写能力的和谐发展逐渐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并在实践中越来越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因为阅读与习作始终是语文学习的重头戏,读写结合不仅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且也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读是吸收,写是倾吐,读影响和制约着写,写又反过来促进了读,所以在课堂中,不但要书声琅琅、议论纷纷,更要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潜心默读、圈圈写写进行小练笔,让小练笔走进课堂.这就要求我们一线教师在课堂上不能仅仅满足于简单的教教材,更要研究如何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在平时每天的阅读教学中,能够做到以课文为范本,读写结合,加强课堂小练笔.那么,挖掘哪些文本资源来让学生练笔好呢?

一、有感而发写一写

在我们的教材中有不少人文性很强的文章,它通过充满真情实感的故事内容,向学生传达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给学生以道德情感上的熏陶.在教学这类文章时,要做到以情来贯穿文本,营造浓浓的情感氛围,此时课堂上的小练笔如若设计精当,就能让学生在情感氛围中与文本对话,与角色产生共鸣,从而为深化文本架设桥梁。

我曾经上过的《第一次抱母亲》这篇课文至今让我记忆犹新.作者通过抱母亲表达对妈妈的爱,回忆了妈妈对孩子无私的爱,也抒发了孩子对妈妈的爱.本文所述说的都是生活中的小事情,几乎每个孩子都经历过.由于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对父母的爱往往视而不见,或认为理所当然,因此在教学时我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学会在平凡的生活中去发现母爱,体会母爱,感悟母爱.因此在学完这篇课文后,很多同学都沉浸在浓浓的亲情中,此时我趁机问学生:如果是你,你想用什么来比喻妈妈的爱?为什么?然后课件出示:妈妈的爱是______.学生文思泉涌,畅所欲言,比喻真是丰富多彩:一束阳光、一本字典、一片树荫、一杯清凉的水、一堵挡风的墙、一双结实的臂膀最后再让他们动笔来写一节小诗. 这一练笔的设计,有效地触动了学生的情思,引领学生走进了文本,与文中的我、妈妈进行了对话,从而使学生学会在平凡的生活中去发现母爱,对母爱的体会和亲情的感悟也更到位了。

二、迁移运用练一练

学是为了运用,这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语文教学的目的.迁移运用的内容根据不同的文本而定。

(一)可迁移文本中的结构段落进行练笔可迁移文本中的结构段落进行练笔可迁移文本中的结构段落进行练笔可迁移文本中的结构段落进行练笔. 如《北大荒的秋天》的三、四自然段都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段落,教学本课后,我让学生围绕不同的主题来写一段话,可写课间活动的丰富,天上的风筝五彩缤纷,公园里的花朵争奇斗艳等。

(二)可迁移文本中的表达方式进行练笔可迁移文本中的表达方式进行练笔可迁移文本中的表达方式进行练笔可迁移文本中的表达方式进行练笔. 如学习了《烟台的海》一文后,可设计练写排比段:①公园里的花真多啊,------------------- ;公园里的花真美啊, ----------------- ;公园里的花真香啊,--------------------。②天上的云真白啊,------------------;天上的云真厚啊,-------------------;天上的云变化真丰富啊,------------。

(三)可迁移文本的关键词进行练笔可迁移文本的关键词进行练笔可迁移文本的关键词进行练笔可迁移文本的关键词进行练笔.如老舍的《猫》一文,语言大师在开头一段中抓住了关键性的几个连词:说它吧,它的确;说它吧,可是,把猫的古怪性格描写得简洁明了.可以让学生学写一种小动物的特点或一个人的性格。

(四)可迁移文本的描写顺序进行练笔可迁移文本的描写顺序进行练笔可迁移文本的描写顺序进行练笔可迁移文本的描写顺序进行练笔.如《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是按照游览顺序来写的,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画出示意图,再让他们按这样的写作顺序动笔写一写自己旅游的经历.学生很快就能掌握这样的写作顺序了。

三、精彩语言仿一仿

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依托,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文质兼美的段落,读这些经典的美文语段是一种美的享受,学写这样的语段更是在原有基础上的积累、内化和提高.叶老也说: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精彩的句段,教师除了应引导学生反复咀嚼玩味,还要巧妙地抓住这一语言学习的点,进行仿写:就是要求学生在丰富的语感感知下,依葫芦画瓢.基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文章语言的欣赏感悟,我们抓住这些读写结合点.可以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写作的兴趣,更重要的是由此借鉴到了作者的写作手法。

四、空白悬笔补一补

有的课文作者总会有意无意留下了许多空白内容,给学生留下了想象延伸的空间,这也是组织学生小练笔的极好机会!如《李时珍》一文中有这样一句概括的话:他还亲口品尝了许多药材,判断药性和药效。教学中,我让学生咬住品尝二字所留空白,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嚼出味来,进行小练笔,要求写出李时珍亲口品尝的情景.有位学生这样写道:李时珍把药材放进嘴里,细细地嚼着,嚼出了味,慢慢的分辩。他时而紧皱双眉不住的摇头,时而捋着胡子微微点头。李时珍边嚼边想,当判明了药性和药效后,脸上露出了满意的微笑,频频的点头,并挥笔记录了下来。通过这一咬文嚼字的训练,学生不仅对李时珍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对病人高度负责的精神有了较深刻的认识,而且提高了思维的敏捷性.同时也切实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这样的文章还很多,如果教者在阅读教学中能具有一双慧眼,利用这些空白点,把作者隐而未发的意思表达出来,能更好地理解作者这样表达的意图.这样的空白补充练笔,充满了学生的情感需求,也是课堂练笔的有效手段。

五、拓展延伸续一续

拓展延伸型的练笔往往在课的结尾处,续写课文结尾是学生小练笔训练的重要内容.有许多课文的结尾处,虽意犹未尽却戛然而止,留给了我们思考和想象的空间,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或故事发展的方向发挥想象,对文本进行合理延伸,引导学生把课文中没有写出的内容写下来。例如《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一文的最后一段写道40年后相会,这是一个富有余味的结尾,学生怀有极大的好奇心,我趁热打铁地启发学生:他们相聚的情景会是怎样呢?一石击起千层浪,学生发挥各自的想象,我再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思维,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之,课堂小练笔应立足于课堂,只要我们老师用心钻研教材,根据教材特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努力挖掘读写结合点,那么我们的阅读课就会上得更有效,更灵动,课堂练笔也会成为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菱港北路68号 E-mail:wjcd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78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