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标题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教师博文>>文章内容
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情感、还应该有应变的智慧
发布时间:2020-02-28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庄如梅

近期在网上看到这样的一句话:“一位好的老师,带给学生的应该是一种心灵的享受。”确实,对于语文这样一门极富感染力的学科,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情感、优美的语言、驾驭课堂的能力,还应该有应变的智慧、为学生创造心灵体验的空间。

先前,我对这句话不甚理解,但是当自己经历了一些教学问题,回过头来反思、揣摩并且试图解决的过程中,似乎有那么一点理解什么是“应变”,怎样又能称得上智慧……

首先,以生为本,课堂是一个生成发展的动态过程。这还得从本周教研员来听的一节课说起,原本精心构思的一节课,各个环节也都在师傅的打磨下做了相应的调整。但当课堂上我提出的问题学生没有说出我预期想象的答案时,我开始有些许的着急了,我也意识到时间已并不充裕,于是我没有选择继续引导,而是帮助学生说出了答案。后来薛老师点评时说到:“你读出了怎样的风景这个问题其实很具有思考价值,也有一位学生的回答很精彩,而我却没有给予适时地肯定,教师在课堂上应随生而教,为学生创造思维空间,这是一种应变的智慧”我提出这个问题后只是一味地关注教案,而忽视了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自然也失去了看图说话本身的意义。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个性鲜明的个体,因而相对备教材而言,备学生的课堂预设性和学情同样重要,关注学生的表达与心灵成长是一节课的中心与关键所在。

其次,主动思考,课堂是形式多变的活动过程。薛老师指出,让一个孩子坐40分钟听老师讲课何其难,我们成人尚且觉得疲劳,何况是刚从幼儿园升上来的一年级小朋友,我的课堂活性不足。确实,我发现当自己长期使用一种教学方法或形式时,学生大部分不乐意听、兴趣不浓郁,而我却仍然要求他们能够按照我的要求“坐端正”,想当然地觉得坐端正的课堂孩子们就在认真听我讲课,实则不然,不想听的孩子仍然不会听,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形式多变的课堂组织方式更容易调动他们的兴趣。例如:第一次开小火车时孩子们热情洋溢,但几次下来,他们似乎也提不起精神来了。而当我发现新的游戏或者方法时,他们便会重拾听课的热情。因而,想学生之所想,变学生之所需,一节孩子们喜欢的课不是“死水”般一尘不变的,而是张弛有度,在课堂上不断更新方法或教学形式,吸引学生去发现与探索、应变与创新的一种过程。

自然,随课而学,教的过程也是教师学习与成长的过程,在下一阶段,我会努力将学生的智慧融入到自己的智慧中,让自己的语文课堂扎实而鲜活……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菱港北路68号 E-mail:wjcd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78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