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心扉
武进区城东小学 章瑞华
学者认为,学习上的成功者,智商因素只占二成,情商占八成,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我们如何让孩子在小学阶段健康快乐地成长而又学有所成呢?智商只是一个主观因素,我们无法改变,如何提高学生的情商呢?如何通过调节学生的心理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呢!
首先我认为氛围很重要,处于怎样的氛围中的人就会有怎样的情绪反应,压抑、紧张的氛围容易使人产生悲观、孤独的消极情绪,轻松的氛围使人乐观、开朗、友善,创设怎样的班级氛围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习都非常重要。初次接手这个班的时候,发现这批孩子大部分不爱多说话,一了解也能渐渐体会到他们的心情,这批孩子大部分来自农村,而且一般都是因为在原来班级不能受到重视或老师认为“孺子难教”而鼓励转学的,家长希望换个环境,有所进步,所以班级里问题的学生较多,特别内向的、特别吵闹的、活泼好动的、自控能力差的、心理脆弱的。由此我决定在心理上给他们放松,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班级氛围,不管你以前在班级里是怎样出色或多么糟糕,一切既往不咎,重新开始,以崭新的面貌,做班级的小主人。让每个孩子告诉自己:从现在开始我要做个好孩子,做个“诚实、勤奋、负责、守信”的好孩子,把班训让每个孩子牢牢记在脑海里,并对这4点作重点详尽的说明,让他们有道德行为的准则。
班级氛围是个逐渐形成的过程,也是个考察、接纳老师的过程。在这个阶段,我用自己一言一行去影响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真诚与善意,我主动地不经意地会问:“今天早上吃了什么?”上完体育课,我问:“今天玩什么了?”放学路上善意地提醒:“快赶上去,要掉队了。”在这样看似随意的语言中让学生消除畏惧感,让他们觉得老师是可以亲近的,是关心我的。渐渐地,学生敢于回答你的问话了,甚至会主动来告诉你身边发生的事,我班有个男生邹德翔,刚从老家转来时学习成绩极差,语数及格都有困难,个性孤僻、自闭,他根本不理会我,要么不说话,要么疯吵,经了解,原来一直跟着爷爷奶奶在老家生活,爷爷奶奶对他很宠爱,可以说是溺爱,什么事都有求必应,这学期父母把他带到这边上学,对他要求严格了一些,他就不能适应了,甚至有时还对父母发火,对着干。
我寻找一切机会与他心平气和地聊天,我想只有打开他的心扉,才能真正地帮助他。当他取得点滴进步时,我当着大家的面表扬他;当他遇到困难时,我仔细给他讲解;当他抽屉乱时,我帮他一起整理;当他与同学发生矛盾时,我给他分析利弊……一次次的交流,一次次的帮助,终于有一天,他走到我身边,说:“章老师,需要我帮忙吗?”这时我看到了这孩子脸上久违的纯真,我亲切地说:“谢谢你。”他马上微笑地回了我一句:“不用谢。”又一次,他跑进办公室交本子,离开时,他响亮地说了一句:“章老师,再见。”虽然只是一句简单的问候,我已经很欣慰了,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进步,看到了孩子那颗纯朴、善良、乐于与人交往的心灵,我相信,只要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灵,学习也一定能进步,虽然这样的变化是细微的,不明显的,也是不稳定的,但我自信只要不放弃,总会看到最后的灿烂阳光。
这个孩子敢于与人交往了,那个孩子爱笑了……教室里开始有了更多的笑声和生机。他们主动告诉我昨天发生的事,他们积极地为你做事,孩子们用实际行动在告诉我“我能做”,“我会做”。教室里终于有了更多自信而又响亮的声音。
老师的工作是门艺术,它如同浩淼的大海,探索无止境,而我只是在这个大海中捡起了一两片贝壳,希望在我的努力下,每个孩子都拥有健康、快乐的童年,拥有自信、乐观、开朗的性格,并学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