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标题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教师博文>>文章内容
核心素养背景下,让语文课安静转身
发布时间:2017-05-3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盛雪茹

 

核心素养背景下,让语文课安静转身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于3月30日正式印发,这份文件中有个词引人关注:核心素养体系――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核心素养体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成为下一步深化工作的“关键”因素,那么,作为我们小学语文老师,如何将核心素养贯穿课堂呢?
一、深层思考,提升能力
语文是一门需要整体感悟、深层思考的学科,它不是单纯的学习相关知识点,而是通过一些课本内容和一些文章的学习,来提升学生们提取信息和整体感知的能力。而就当今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教师可以从语文教材内容出发,引导学生们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并根据所学的有限的内容,要求学生们自己总结学习经验,进而提高学生们解决语文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们的语文素养。
这次非常有幸听到金磊老师执教的《安塞腰鼓》。早就听闻此课学问高深,精彩纷呈,今日得此一见着实深感荣幸。在播放完击鼓视频后,金老师出示了作者四次对安塞腰鼓的感叹,读着这四次感叹,你发现了什么?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学生不断地进行解答,答案越说越丰富,越说越深刻。终于有学生发现,为何写的是安塞腰鼓,却要夸上黄土高原,从此便找到了安塞腰鼓和黄土高原的紧密联系。在这过程中学生们的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带着问题去学习,学生们深深地被课文内容所吸引。
告别“知识的灌输者”,做一个“知识的牵引者”,是现阶段每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对自己的要求。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化主动为配合,鼓励学生们化被动为主动,做“课堂的主导者”,在充分激发兴趣的基础上,学习语文知识,升华语文素养。
二、推波助力引领方法
好的课堂,是学生的课堂。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如今提倡要把“课堂”变成“学堂”。这一转变,更加强调教师的教从主导变成指导。而学生的主动学习则要成为课堂的主题。我们教师不仅是授之予鱼,更要授之予渔,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以方法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对于语文来说不管是阅读还是作文,概括能力是相当主要的,从零碎的知识点给它们寻找相同点或相同的方向,从而进行概括,上升到新的高度是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中急需要教授的方法。一直觉得对于学生来说,归纳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每次讲到都要不断地去反复。
次听课,老师在简单的导入后,便问学生一个问题,这首诗歌赞美了长江的什么?请学生一边看一边圈圈画画,做好记录,并且尽可能全说出来。学生站起来都能林林总总找到课文中对长江的赞美,接下来,老师又问,赞颂了长江的哪些方面。整篇诗歌分上下两段,老师先带领学生对这两段给出一个正确的定位,第一段主要是从地理上来赞美,第二段主要是从时空上来赞美长江,把诗歌清楚地分为两大块,结构就非常明晰。接下来从诗歌的每一句分析来带领学生概括这是属于哪个方面。“你从雪山走来,你从东海奔去”这是告诉我们长江的地理位置。第二句“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是一种母亲的高尚情怀,是长江对我们中华儿女所作出的贡献,长江孕育了中华文明。在这里,老师顺势还讲到了埃及尼罗河,印度恒河也孕育着一种文明。第三句“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母亲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这是作者对长江的直接赞美,对这一句的讲解,老师也不是只是就事论事,而是带领学生从文章里找到赞美的根基,对应文章中的第一二句话,告诉学生这种赞美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前面有铺垫,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也要学习这样一种方法。
语文学习是有方法的,时时有方法,句句有提炼,注重将方法带给学生,真正达到授之予渔。
三、接轨生活,见之时效
好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情感的课堂。王崧舟老师说一堂语文课要有人情味。语文新课标也指出语文教学要提高学生的情感道德价值观。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归根是为了提升学生整个人的素养。语文教学的最大意义不仅在于语言文字的运用,更在于将语文的素养贯穿于生活。
 在学习孟郊看见小草沐浴着太阳的光辉,而触景生情感念母亲恩情的时候,我让学生欣赏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有了妈妈的呵护,人生是多么幸福。然后联系生活,体会母亲的恩情就像太阳的光辉这句话的意思!让学生说说平时自己的妈妈是怎样关心爱护自己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要为妈妈做些什么,才能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激之情。面对这样的问题,加上文章的引领,学生对自己的妈妈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谊,语文的素养在这里不是得到了真正的体现了吗?
 
语文,是一个需要潜心的课堂,一个需要安静的课堂,为学生的语文能力而教,为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提高而教,教会学生于浮华背后直面人生的淡定!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菱港北路68号 E-mail:wjcd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78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