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孩子,了解孩子
城东小学 谭萧萧
她是我认识的一个同学,特别喜欢读书,我有些佩服她,但是发现她总是独来独往,后来偶尔听到她说自己家里的情况,她的父母在她小时候就忙于工作,也不怎么管她,就把她关在屋子里,也因此让她变得孤独,不喜欢与人交往,而且有时会有些偏激的行为,我想这与她从小生活的环境有关,父母虽然给了她物质生活方面满足,可是却没有关注她的心理健康,所以我们经常谈及“要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许多人会片面地认为,健康就是孩子不生病,身体发育正常就是身体健康。其实,他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方面——心理健康。只有心理和身体都健康的孩子,我们才能称之为健康的孩子。然而,正是因为大家都忽视了心理健康这一重要因素,导致孩子们因心理问题而出现了种种不正常的行为表现。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上的各种诱惑﹑各种不良风气时时刻刻都影响着孩子健康地成长。作为家长﹑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要照顾好孩子们﹑学生们的身体健康,还要时刻关注他们,让他们的心理也健康地成长。
现在我成为了一名老师,我希望每个孩子有个健康的心理,用爱去打开他们的心理,走进他们,了解他们,让他们健康成长。但老师的爱不仅是情感上的一种体现,也是一种责任感,孩子们更象一个五彩的世界,各自都有不同的颜色,不同的特点,所以每个孩子都需要用不同的钥匙来开启心灵之锁,需要我们用不同的爱来滋润孩子的心田。
初次接手班主任工作,开学第一天,有个学生就给我留下了极差的印象。这之后的很多节课,这个学生没有一次是安分地坐在那里认认真真听讲的,有好几次我的上课思路也因为他而搞乱了,在平时也经常会有很多学生告他的状,每次面对他的时候,总是他做了不好的事惹我生气,批评他时,我的态度肯定不会好,好几次我也都在全班同学面前批评了他,在我看来,这样的学生是对什么都无所谓的,而他也确实是一次比一次表现的无所谓。就这样,我以为这样的学生,我就应该采取严厉的批评教育去压制他,否则以后的日子我就更管不住他了。而且他越来越过分,有一次上信息课,他说同学冤枉他说话了,就在一张纸上画了当天上课的情景,尤其是冤枉他说话的人,还用侮辱性的语言来指责他们,当我看到那张画时,我很火,当场就批评他了,他却坚持说他没说话,真的对他无话可说。他有点小心眼,看不得别人比他好。有一次,我找他谈话,因为他和班长对着干,我问他:“你为什么和班长对着干,你确实说话了。”他说:“我不喜欢班长,她成绩好,我就不想听她话。”我就开始教育他不能这样想,其实这时就很需要班主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从“教人做人”入手,对他关心教育,给他讲道理,并恰当地指出他身上的缺点,做好他的转化工作,提高他的个体素质,促进班级整体素质的提高。可是,最开始我并没有那么做。这样直到开家长会之后,才让我对他的印象有所改观。那是因为他爸爸和我反映,他在家里对爸爸说:“爸爸,家长会上是不是又批评我了,我又让你丢脸了,我也想让老师表扬,可我总是管不住自己,对不起,爸爸”。听了这话之后,一时之间,我突然觉得这个孩子没有我想象中那么差。所以那之后,我第一次找他好好地谈了一次话,这次谈话让我了解到了他的另一面,其实一直以来他都是很不开心的,爸爸对他要求严格,动不动就打他,妈妈也不怎么管他,他认为父母都不喜欢他,这反而另他产生了逆反心理。原来他是缺少爱的孩子,我突然非常同情他,也突然明白了他做这些事的原因,只是想引起老师的关注,多关心他。从和他的谈话中我感觉到其实现在的他是想改的,思想上也要求上进的,可是不好的恶习一旦形成,一时之间也很难改,所以他自己也是很苦恼。另外开学以来,我反思自己,也确实从来没有试着走入孩子的内心,去了解关心他,我只是一味地指责、批评、要求他。其实这样地孩子更需要鼓励和关心,如果周围人能给他一种期许地眼光,给他信心,那么他一定会自我要求更严格。那次谈话之后,我一有空就会找他谈谈话,我明显感觉他上课时自我约束了,尽管不时还是会开小差,但是只要我把目光投向他,他就会收敛很多,他感觉这是老师和他之间地一种默契,老师是在为他好。从他身上我感受到了一点,一时地压制学生,“罚”可能有用,但是想真正转化学生,那一定是要教师花心思的,教师要尊重和理解学生,而且是个长期的教育过程。“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教师只有用发自内心的“爱”来对待他们,才能打到他们心灵的深处。用“父爱”和“母爱”获得他们的信任。一般来说,这样的学生,他们所处的家庭环境和周围环境都不太理想,甚至有的还比较恶劣,他们常常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和爱护。但是,他们也有自尊心,也有被同学和老师爱护的愿望,他们希望得到社会、家庭、学校老师的一视同仁,得到别人的尊重。因此,教师要对他们的思想反复、信心动摇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要更加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克服急躁情绪,不断地从反复中发现他们的进步因素,从动摇中鼓励他们坚定信心,教育并引导他们一步一步向好的方面转化。这就需要我们做大量的持久的艰苦的思想工作。班主任应该像对子女一样爱护他们,要求他们,对他们负责任,既要有慈母之心,又要有严父之情,要爱得得体,严得适度,积极为他们创造向进步转化的条件。
正如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所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这应该是我们所有教师的共识。愿所有的教师心中都充满真爱,把不同的爱献给不同的孩子,走进孩子,了解孩子,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