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方沃土期待您的关注
——新课改下巧借词串做文章
武进区城东小学 盛雪茹
“1(do)、2(re)、3(mi)、4(fa)、5(suo)、6(la)、7(si)”看似简单的7个音符,经过不同的排列组合之后,却能谱成美妙的音乐,或委婉缠绵,或气势磅礴,或活泼俏皮,轻巧灵动,让人沉醉其中,感受着音乐的震撼,享受着美妙的赐予。由此及彼,想到我们的词语教学,是否应该改变一下以往一贯的单调形式,生字词语围绕一个中心:或展示某类事物或描绘某个场景……通过自由组合,形成一系列词串,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从而开辟出词语教学的新天地呢?以下几则来自实践的具体而感性的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为我们的词语教学注入一丝新的活力。
一、 串在文眼,巧妙导入
[案例一](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六册《跟踪台风的卫星》教学片段,执教:新桥小学 张红梅)
师:板书生字“跟踪”并标上拼音gēn zōng,谁愿意来读读这个词?
生读:跟踪
师:这位同学读得非常好。对了,读这个词时要注意“跟”是前鼻音,“踪”是后鼻音。
师:你在读这个词时,你心里是怎样想的?
生:不想被别人发现。
师:理解了以后,让我们再一起来悄悄地读读词语。
学生齐读跟踪。
师:知道我们今天要学谁跟踪谁的故事吗?
板书词串:卫星 跟踪 台风
这个课题可以怎么读呢?
生:卫星跟踪台风。
生:台风被卫星跟踪。
生:跟踪台风的卫星。
生:被卫星跟踪的台风。
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相机板书课题:跟踪台风的卫星。
学生齐读课题,自由质疑。
[反思]采用这样的词串方式,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部分生字新词,作了组词成句的练习,培养了学生说的能力,而且在阅读教学的起始阶段,关注了“导题”的艺术性,使它统领全篇,辉映全堂。紧扣文章的题眼,导入课题,设计巧妙,既是“练”的加深,又是“导”的艺术,更是“课”的延伸。
二、 串在品词,凸现音形义的整合
[案例](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六册《七颗钻石》教学片段,执教:西夏墅小学 王燕)
出示词串:
地球 旱灾
水井 丛林 小狗
干涸 干枯 焦渴而死
教师先出示第一排词语,学生横着读: 地球 旱灾。教师出示干旱图,一个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地面裂开了一个个口子。指导学生了解会意字“旱”的来历。
师:是啊,地球上这次大旱灾使一切都变了样,你能竖着读好下面的词语吗?
生: 水井 丛林 小狗
干涸 干枯 焦渴而死
学生读 水井 干涸
丛林 干枯
小狗 焦渴而死
师:干涸的除了水井还有什么?
生:池塘
生:小河
生:溪水
生:海洋
师:干枯的除了丛林还有什么?
生:花
生:草
生:树木
生:森林
师:大家再来仔细想想“干涸与干枯有什么区别?”
生:干涸都与水有关,干枯与植物有关。
师:所以“涸”是三点水,“枯”是木字旁。瞧,中国的汉字就是那么有趣。
师:焦渴而死的除了小狗以外,还有什么?
生:还有大象、狮子、老虎、长颈鹿……
师:是啊,没有了水,等待大家的就只有死亡,可见水有多重要。
师:谁能在弄懂这些词语的基础上再来读读这些词吗?
学生齐读。
师:读着这些词,谁能用语言来描绘一下这惨不忍睹的场面?
生:地球上发生了一次大旱灾,太阳火辣辣地烤着大地,池塘、小河、溪水、海洋和水井都干涸了,大地都被晒得裂开了一条条口子,空气中仿佛像要着火一样。因为缺水,大象、狮子、袋鼠等许多动物和人都焦渴而死。原本生机勃勃的地球变得死气沉沉。
师:指导感情朗读第一段。
[反思]在上述教学中王老师极其聪明,能巧妙地捕捉住第一自然段中的几个生字,敏感地意识到其中孕含的教学资源,尤其是 “干涸”与“干枯”的教学,先由学生朗读“干涸”与“干枯”,指导学生正音,然后进一步引导“干涸”的还有什么?“干枯”还有什么?打开了学生思维之门,“干涸”与“干枯”这两个词语的内蕴一下子就饱胀起来,“干涸”与“干枯”意义的区别至此就水到渠成。 最后教师在学生发现的基础上归结出“涸是三点水,枯是木字旁。”的字形特点,而且学生对这两个词语的理解自然地又上升了一个层次。“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可以说,这里的词串教学是一个音、形、义的整合中,建构生字的认知组块的典范。
最难能可贵的是王老师将这些生字巧妙地融入词串中,采用总—分—总的形式(由地球上旱灾—事物的不同表现—语言描述旱灾的具体情形),让学生由字——词——场景,把一幅旱灾图牢牢地镌刻在学生的脑海。
三、 串在朗读,寻求悟点。
[案例一]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八册《特殊的葬礼》教学片段)
出示词串:
拉丁美洲 咆哮而下 逐渐枯竭
巴拉那河 滔滔不绝 生命垂危
菲格雷特 一泻千里 奄奄一息
塞特凯达斯 从天而降 不辞而别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读,你发现了什么?
生:第一竖排都是人名和地名。第二竖排的词语写的是瀑布以前雄伟壮观的样子,而后面的词语则写的瀑布日渐消亡的样子。
师:是啊,瀑布现在与过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九个词语。
学生用充沛和略带惋惜的语气,展现了塞特凯达斯从昔日的雄伟壮观到今日的逐渐枯竭的生命历程。
[案例二]出示词串:
卫星: 盯住 跟踪 监视 嘲笑 自豪
台风: 大声嚷 狂怒 狂暴 疯狂 泄气
暴跳如雷 谈笑风生
师:读着第三排的两个词语,你耳边仿佛听到了什么,或者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台风生气地跳了起来。
生:我还看到了人们在家里一边悠闲地看电视,一边和家人在谈笑。
生:台风暴跳如雷,大声吼,声音震耳欲聋。
师;台风和人类的表现迥然不同,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来读读这两个词语。
学生有感情读词。
师:词语读得这么好,放到文章中去读,相信会读得更加有声有色,让我们来读课文第六小节。
男生读台风暴跳如雷的相关句子。
女生读人们谈笑风生的相关句子。
[反思]:教师在这里设计的词串,使学生明了卫星的一系列动作举措,更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恶劣台风由大声嚷 狂怒 狂暴 疯狂 泄气的心理变化过程。把字词教学与探究语言规律、情感体验紧密地结合起来。重与轻的对比,愤怒疯狂与气定神闲、暴跳如雷与谈笑风生的对比,此时的朗读可谓有声有色。文章的妙处尽在言语之中,教师设计词串,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感悟了文本,为学生的阅读教学营造了悟点,领悟了课文意蕴,体验课文语言美。
四、 串在主要内容,掌握方法。
[案例二](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八册《天鹅的故事》教学片段,执教:百丈小学 徐燕娟)
出示词串:
寒潮降临 北风呼啸 冰封湖面
斯杰潘 一无所获 扫心
腾空而起 重重扑打 齐心协力
颤动 塌陷 扩大
师:请同学们读读这些词语,发现了什么?
生:第一排都是写自然现象。
第二排围绕人来写。
第三排写天鹅破冰。
第四排写冰面变化。
师:你能用以上词串说一段话吗?
生:斯杰潘老人来到贝加尔湖畔沼泽地打野鸭,转悠了好半天,一无所获,十分扫心。
生:在贝加尔湖畔,突然寒潮降临,北风呼啸,冰封湖面,刚飞来的候鸟只好飞走,去寻找暖和的地方。
师:是啊,自然环境是多么恶劣呀!让我们一边想象画面,一边读好这些词语。
生:感情朗读 寒潮降临 北风呼啸 冰封湖面
师:那斯杰潘老人看到了什么?你能用词串(3)和(4)连起来说说吗?
生:一只老天鹅腾空而起,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镜子般冰面被震得颤动起来。“破冰勇士”不断努力,冰面终于塌陷了,继续沿着边缘扑打,水面不断扩大,在天鹅齐心协力的劳动下,所有的天鹅都吃到了食物,获得了胜利。
师:最后斯杰潘老人被天鹅舍身破冰给感动了,从此以后。猎枪一直挂在墙上,再也没有动过。
师:只要把以上词串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反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能让学生终身受益。在这个案例中教师把有关天气变化和故事中的动物、人物的词语串联在一起:在读、说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了抓住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概括课文内容的另一种方法。真可谓,巧妙之极。
五、 串在习作,积累习作素材[提升习作能力]
[案例](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六册《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学片段,执教:特级教师 薛法根)
出示词串:
套上鱼钩 甩起鱼竿 抛向远处
划破水面 沉入水中 泛起涟漪
恢复平静 察觉动静 一阵惊喜
小心翼翼 拖出水面
师:读读这几组词语,看看有没有联系?快速地把它记住。
师:谁能用上这几组词语,说说“我”是怎样钓鱼的?
生:汤姆把鱼饵套上鱼钩,然后甩起鱼竿,把钓线抛向远处。鱼饵划破水面,沉入水中,水面泛起一阵涟漪。一会儿,湖面渐渐恢复平静。突然,汤姆觉察到水下有动静,鱼竿弯成弧形。汤姆一阵惊喜,他小心翼翼地把鱼竿拖出水面。哇!一条他从未见过的大鲈鱼。
师:如果老师出一个题目:《我钓鱼》,你会写吗?要注意什么?
(1) 要注意用上准确的动词。
(2) 要注意周围的环境。
师:对写一件事情一定要写清楚动作,还要有周围的变化以及自己的心情,这样,才能把文章写具体,写生动。
[反思]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言的内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得有个过程。教师在这里设计词串,架设起了语言转换的阶梯,引导学生拾级而上,逐步内化,形成由“认识理解”到“灵活运用”的一体,变“学非致用”为“学以致用”,为学生的语言表达这个“清泉”注入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词汇),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融入学生的血脉之中。
结语:字词教学是阅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块,它是引导学生顺利开展阅读进程的奠基石,阅读教学若是不基于字词理解之上,则是舍本求末,空中楼阁,词语教学的重要性可见一斑。然而词语教学从形式到内容应该是多样的,词串教学便是一种创新,它既关照了形式,又蕴涵了丰富的可创造性的内容。它一改传统的字词教学音、形、义平面推移法,尝试着以词义的感悟为核心、融字音、句段、情境、课文内容、习作为一体,它穿针引线,上连下缀,形成了一张纵横交错的立体网,既释放了内涵,又充实了解读,饱胀了文本,显的言犹尽意无穷。
词串教学以词串为形式,让理性为舵,张扬着感性的帆,引领着学生徜徉于语言这方神奇的世界中,让学生感受到更多的情趣,看到五彩的画面,听到动听的声音,闻到芳香的气息,成为融入阅读教学中的一股“智慧的琼浆”,来滋养学生的阅读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