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教过一个这样的学生小龙。他的爸爸在他六岁的时候因为车祸去世了。在上一年级之前,他和姐姐都跟着爷爷奶奶在老家(苏北)生活。直到三年前上学才来到了妈妈身边。刚到班上几天,我就发现他喜欢独处,不愿意和同学交往,少言寡语。还经常惹他身边的同学,不是丢人家的橡皮,就是拉人家的头发。问到发生了什么事,他就一言不发,闷声大发财,令人非常气恼。我到他家家访,这才知道他是单亲家庭,最关键的是现在妈妈又有了男朋友,还准备结婚了。据他妈妈说,以前他们母子俩感情一直都很好。他在家里也表现得很听话,从不让妈妈操心。经过我一段时间的耐心地引导,劝说,他终于说出了心里话。原来,他担心新爸爸会夺走妈妈对他的爱,心里很烦躁,以惹同学来发泄自己心里的郁闷。当我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教育孩子从对母亲的爱,家庭生活的负担,经济等方面去着想,告诉他孩子不能陪伴父母一辈子,当父母年老时,他们会很孤独。终于使孩子接纳了新爸爸。后来有了一个小妹妹,他还学着照顾她,减轻妈妈的负担呢。直到现在,他回老家读高中了,妈妈送妹妹来上学,看到我还要说“王老师,真谢谢你呢。小龙现在还一直念着你,说还是你最好。现在学习也认真,在年级前二十名呢。”
我还在一年级教过这样一个孩子小灿,他长得白白净净,非常神气,谁看了都喜欢。可是有一天,他的妈妈找到了我,对我说她们夫妻因为性格不合正在分居,准备离婚。丈夫不让她见孩子,只要她回家看孩子就打她。她实在没办法了,只好到学校来看孩子。又担心孩子因为怕父亲的责罚而不敢接受她的东西,希望我能帮着劝说一下孩子和他爸爸。说实在话,小灿穿得干净、整洁、衣服很时尚,话不多,也从不惹是生非,而且脑子聪明,成绩也不错,根本不像妈妈不在的样子。我半信半疑,趁着大课间,找小灿来聊聊。没想到,我刚问他妈妈在干嘛?他就哭了,说妈妈走了,爸爸不让他见,要打电话都不同意,他很想妈妈。我连忙告诉他,其实妈妈也一直想着他的,爸爸现在只是在生气。不管妈妈到了哪里,永远都是他的妈妈,他都可以见。我向他保证我会劝说他的爸爸,让他放心去见妈妈。他们母子俩在无人的会议室见了面。说了什么不得而知,但他从此见到我就微微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了。后来我跟他奶奶、爸爸都谈了,认为孩子还是需要母爱的,即使离了婚,也应该让妈妈来看孩子,这是她的权益,也是孩子的需求。他们也都同意他妈妈到学校来看孩子了。孩子的个性也变得越来越开朗,成绩更优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