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标题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教师博文>>文章内容
《风筝》有感
发布时间:2017-01-03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牟琳

     第一次看到鲁迅的《风筝》,是它被选入夏丏尊、叶绍钧编的《国文八百讲》一书。初看题目,会让人想起“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高鼎《村居》)的欢乐情景,而鲁迅在文中却记录着一桩和儿童相关的令人无限唏嘘的往事。
      鲁迅曾经以放风筝“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为由,粗暴地践踏了小弟弟偷偷将要完工的风筝。小弟弟除了绝望,也没有一句抗辩的话。二十年后鲁迅终因看了一本外国讲论儿童的书而回忆起“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从此心情变得格外沉重、愧疚、自责。鲁迅想着各种补救的办法,终于觉得有机会讨弟弟的宽恕,而弟弟竟然全然忘却了当年被“虐杀”的一幕。
      精神虐杀是最可怕的。施虐者是父母的:有由着自己的心情随意打骂孩子甚至致死的;有拿着爱的借口不顾孩子感受给孩子报满了各种补习班,剥夺了孩子许多玩耍游戏的时间;有以安全为由过度圈养孩子造成孩子孤僻低能的等等。施虐者是老师的:有对成绩不好的孩子挖苦训斥的;有对调皮捣蛋的孩子当众体罚的;有对犯错的孩子穷追猛打不能宽容的等等。这些对儿童天性和自尊心的虐杀,造成了诸如自暴自弃、麻木不仁、离家出走、叛逆加剧、野蛮报复等悲剧,不胜枚举。
       逝者如斯,希望不久的将来,每一个儿童都有一只属于自己的“风筝”,载着童年的梦想,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每一个成年人,心中也有一只“风筝”,默默地守护着儿童的精神家园!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菱港北路68号 E-mail:wjcd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78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