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教师是没有流派的一怎样的语格就是怎样人格,怎样的人格就有怎样的“课格”。二关于《屠》一诗的注脚——一个精神病大夫说:“所有幻想型躁狂症患者,躁狂情绪高涨时,都始终坚定不移的认为只要把花全部掐死,人们就不知道春天的到来!”标准答案不正是“幻想型躁狂症患者”,它企及通过千百度的应试让所有孩子的思维都达成高度的一致性。爱默生说,一致性是心胸狭隘者的魔障。真正的诗人是没有故乡的,自由是他唯一的栖息地;真正的教师是没有流派的,创课是他唯一的精神家园。现在会场上的所谓主流教学其实都是非主流教学,现在热门教学理论研究的对象其实都是冷僻的边缘教学。教学艺术事实是残酷的:那一点儿的距离,用尽一生都到达不了。好多教学始终在瞻前顾后,一张面孔在过去,一张面孔在未来,只身在现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你不遗余力煽情,使戾气产生仇恨,而仇恨产生不了仼何价值,它只跟愚昧、暴力有关。越来越发现人们已开始厌倦阅读长文,一切都向碎片化深渊滑去,你甚至不知所以然地让孩子读“绘本”,每一个“绘本”都是文字碎片,每一个碎片折射着后现代的无奈和轻佻甚至尖笑的悲怆。你每天都写点,尽量写少些,这就像静水流深,轻微,看不见,但它确是在流动,甚至因回旋的空间大,往往会有不在意料的流向,带着某种神秘性及不可掌控。你若存心去当一名好教师,你就离教坛越远越好,对杂志上,各色公开课舞台上的“名人”知道的越少越好,你教学的傻叉程度与知道他们几乎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