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之旅
——城东小学送培心得
一整年的送培活动已悄然落下帷幕,回顾一年,感受颇多。
从一开始讶异于韩玉宇老师点评的侃侃而谈、出口成章,到凝神聆听金磊老师上课的行云流水、润物无声;万银洁老师的从容大气、优雅睿智,心中除了佩服以外,不由引起对语文的重新思考。
对于一个语文老师来说,课堂是主阵地,内涵尤为重要,怎样修炼自己的内涵?
首先要开阔教学视野。“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当今教坛,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们只有不断地汲取新的知识,了解教育新动态,才能把握方向,站在教育的制高点。钱梦龙曾在《语文教育散论》序中谈到:在语文教育领域,任何一名成功的语文教师都必然要经历四种境界:第一境界属于实践操作层次,第二境界属于经验积累的层次,第三境界属于理论探索的层次,第四种境界属于形成思想、风格或体系的层次。达到这一境界的老师,完全进入了语文教育的“自由王国”,他们并非刻意表明自己追求某种理论,而是已经把这种理论追求深深融进了教学实践的每一个“毛孔”;他们视野开阔,见解深刻,个性鲜明,教学上则挥洒自如,游刃有余,随心所欲而不逾矩,他们也许并不明确宣布构建了什么“体系”,营造了什么“风格”,但是人们从他们卓有成效的教学中,分明感觉到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一种独特的教学风格的存在。
其次,在实践中积累经验。美国法律经济学家、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曾将教师的成长公式概括为:成长=经验+反思。一次次的常态课;一场场公开课,尽可能地磨练自己,在反思中获取新的经验。我们磨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反思、不断矫正、逐步积累经验的过程。作为一个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抱有期待的教师,如若只是囿于读书、教书,而不能自觉、及时地反思、梳理教学中的成败得失,从中深入地反观教学理念,那他就很难在一定时间内,有效实现自己对专业发展所抱有的那种期待。
语文,是一段有情有意的文化之旅,是一种情意的生长。
我常想,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实践,还要理性思索。因为,实践的是现在,思考的是未来。在实践向未来迈进的过程中,我,愿意做一位有情有意的语文教学的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