绽放在语文课堂的姿态
武进区城东小学 盛雪茹
我打语文里走过,那等在课堂里的姿态是对生命的润泽。
——题记
说起好课,我突然想到了一直记挂在心里的一位老师。我们都从孩提时代走过,曾经,在我的眼里,好课就是让我们觉得有趣,让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走过。印象中,她就是一位从不拖课,从不占用体育音乐课的老师,或许这是我们最感激她的地方吧,好课应该是高效的课堂。
后来,上了中学,每天的课堂都被满满的知识点塞满,实在觉得都没有喘息的机会。那时候最盼望的就是上公开课。我们发现,一到公开课课堂就不一样了,老师不再那么严肃,课堂也不是一个个知识点的堆砌,课堂变得很有趣,时不时老师还会来段视频,讲个故事,那时的我们天天盼望这样的课堂,于是好课应该是趣味横生的课堂。
而如今作为一名教师,好课对于我来说又是什么呢?
好课,应该是良心的课堂。每一个孩子对我们而言,只是几十分之一,而对他的家庭来说,是所有的期待和依靠。我们教师要不断扪心自问,我教给了学生什么,学生在我的课堂上获得了什么,他有没有学到生存所需的本领?所以我们老师要精心备课,课堂上不仅要讲清楚每一个环节,还要教给学生知识和能力,提升学生的情感价值观.
在我们学校一直有周四常规听课的惯例,基本是隔天通知。那天吴老师看到要被听课的通知,赶紧拿出自己已经准备好的教案,让我们整个年级的语文老师帮她看教案,不断地问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挖掘一下,我还要再怎样设计才能更精彩些。记得特别清楚地是课堂中间有六幅描写秋天田野的景色,吴老师说我觉得就这样干巴巴地放图片似乎有些尴尬,要不配一段话吧。我说也好,你再想想看。当我回到家,接到吴老师的电话,小蒋我写了两次都觉得不优美,要不你再帮我改改。我说,晕,这么认真,就是常规听课啊。十分钟后我将一段文字发给她,她说这下我终于可以安心下班了。这样精心准备的课堂怎能不是一堂好课呢?从那,我深深知道,好课就是良心课,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在现实生活中,不乏有教师厌倦这单一的工种,课堂随意为之,照本宣科,信手拈来教科书即为课堂。长久下去,学生除了厌倦的情绪,什么都没有获得。我们教师既要对得起自己,更要对得起学生。
好课,应该是细致的课堂。我是一个粗枝大叶的人,常常说:成大器者,不拘小节。也是这个习惯导致我生活中小错不断。原来我觉得语文课堂围绕教学目标把几个重要的问题讲清楚就可以了。在字词句的锤炼上总是象征性地带过。第一次走上三年级的讲台我还是信心满满,但是期中测验下来,班级的成绩却让我大跌眼镜,差距不在阅读,而在基础知识。翻看着让我心碎的试卷,我不住地在讲,这些知识点我都讲到过啊,怎么他们就不会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走进了同年级老师的课堂。发现我和别的老师的最大差异就是在细节上。他们的课堂很注重对字词的推敲,对“的、地、得”三个字的锤炼尤其细致,老师说基本次次讲到都会去强调,而且由生字散发出的词语都会讲到,于是我知道,课堂赢在细节上。
好课,应该是情感的课堂。王崧舟说一堂语文课要有人情味。语文新课标也指出语文教学要提高学生的情感道德价值观。刚来到这个学校,缺乏经验的我总是找不到语文教学的方向,于是喜欢上了听课,语文课堂也是一种风景。印象很深的是陈亚老师执教的《第一次抱母亲》。那堂课或许一生都不容忘记。陈老师的课堂,从过渡语到评价语字字句句都流露都母亲深深的愧疚,流露着母亲辛苦持家的种种劳累,深刻记得一学生回答“母亲脸上的皱纹可以看出母亲的劳累”,陈老师说“那是岁月留给她的痕迹”。多么诗意的一句话!整堂课让听课的老师都热泪盈眶,真的很美。沐浴着这样的课堂,学生的情感培养自然是水到渠成。还有一种情感是来自于老师对孩子的关怀。有一次,课堂飞进了几只虫子,学生吓得东躲西避,只见上课的老师很快关注到了这点,一脚就帮助孩子解决了问题,让学生安心上课,这不正是老师对学生的关注吗?
好课,是学生的课堂。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如今提倡要把“课堂”变成“学堂”。这一转变,更加强调教师的教从主导变成指导。而学生的主动学习则要成为课堂的主题。我们教师不仅是授之予鱼,更要授之予渔,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以方法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对于语文来说不管是阅读还是作文,概括能力是相当主要的,从零碎的知识点给它们寻找相同点或相同的方向,从而进行概括,上升到新的高度是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中急需要教授的方法。
好课,是延展的课堂。每个人的人生都有一定的延展性,在考编的时候,我回答评为的最后一句话是,我不能延展学生生命的长度,但我可以延展学生人生的宽度。我们学校地处乡下,班里还有部分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他们的学习习惯和家庭教育相对要比城区弱一些。他们有的几乎都没有课外书籍,提起看课外书就是《白雪公主》《小红帽》,所以很多知识他们都接触不到。曾经在闲暇时走进张老师的课堂,张老师是一位老教师,我常说他走过的桥比我走过的路还长。最有印象的是张老师上《长城》一课,在课文讲解结束时,张老师讲起了关于长城的历史故事,古代人民为了修筑和保护长城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讲到了《孟姜女哭长城》。还讲到了他自己登上长城的种种感受。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一种肃然起敬在学生心中油然而生。这个故事就是这堂课的精彩之处,我想听了这个故事,长城在孩子们心中一定会更“长”!
好课,是每一位教师发展的方向,也是我们毕生的追求。我们从文本深处走来,带着孩子向课堂深处走去,制造一路晨光雨露,让学生在语文的沁润下欣赏一树一树的花开。
(以上例子均来自平时听课记录的整理。)武进区城东小学 盛雪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