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标题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教师博文>>文章内容
赏识你的学生(陈晓笺)
发布时间:2016-09-2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陈晓笺

最近读了一本名为《赏识你的学生》的书,受益良多,感触颇深。该书通过“一束鲜花”,“美丽的回报”等多个案例,射了教师善待每个学生的教育理念。

我们的家长,大多都是以“成绩至上”为宗旨,导致一个孩子从小就要参加各种补习班,以至于孩子们失去了他们本该有的快乐的,无忧无虑的童年。在那些学习成绩相对薄弱的学生身边环绕的往往不再是欢快的笑语,而是父母不断的打击,因为总要拿自己和别的孩子相比;这种情况在学校也偶有发生,有的学校甚至把成绩当作排座位的标准,而不是综合考虑,所以使得孩子的信心一落千丈。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就如李白说过的一样“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肯定会在某一方面表现的与众不同,肯定会有自己的用武之地,这需要一个有识之人,一个伯乐去发现他,挖掘他。而充当伯乐角色的,大多数就是孩子们的父母老师但是由于“成绩至上”这个理念在很多人的思想中早已根深蒂固,很多孩子的闪光点很容易被忽略、被抹杀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善于发现并挖掘每个孩子的独特之处,扬长避短,使每个孩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优势。早在几千年前,孔夫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我们不能以统一的标准来衡量每一个学生,毕竟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更不能以偏概全,全成绩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我们应该正确的认识个学生属于什么样的“材”,适合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教’例如有的学生在文化课上的成绩并不是太过于优秀,但是却在动手实践方面表现出极强的能力,那么我们何必要苛求他们学习成绩优异,何不在动手实践方面给他更多的指导与鼓励呢?国家也根据这一特点在研究生得培养方向上形成了一个分水岭:专硕和学硕,专硕主要培养在工作方面的人才,即为培养动手方面极强的人才;而学硕的培养,则是在学术上有造诣的人。

纵观古今中外,因材施教的例子不胜枚举。最让人欣慰和认可的莫过于老师在教育学生之时,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采用的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方法教育是一种主观认知,同时也是一门有说服力的学科,我们要站在客观的角度,去不断的探索种教育方式更适合我们的学生虽然人生之路的选择有千万种,但选择适合才是我们的必经之路。所以,按着学生的兴趣,鼓励教育会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爱好,而不是一种负担。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才会成就他的辉煌。

我们的孩子也许都不差,都能成为才,只不过我们需要有一双发现孩子们独特之处的“伯乐”慧眼!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菱港北路68号 E-mail:wjcd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78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