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正统文化精神,是启发人的本性良知和善良的之理性的文化,以佛道儒为载体。就最低层次儒道奠定的“人道”而言,所谓的仁义道德就是古人对“仁心”与“义理”的不同境界和层面的宏观的名词概念。
“仁心”具体指没有贫、富、贵、贱之阶层高低之分别心而一视同仁而爱人、仁者无敌而和万物者的高境界、高贵之心态,乃真人之真心;“义理”指守真从一之坚贞与忠贞不背叛、信义、忠义、孝义、以德报怨等道义内涵。以天下为公为基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见义勇为为最基本表现的维护社会的公德和公平公正等理性与秩序,这就是儒家文以载道之道与理。所以,中国人做人讲境界,文化讲意境和韵味。
也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是造就有境界和意境的君子文化,最起码的做个好人!从这个文化的本质而言,看人有无文化就看这个人对人和客观事物的态度,就一清二楚了,其它的都是舍本求末的如雾中看花。
简单的说:对人能善意理解和诚心诚意的谦逊礼貌对待者、守真从一、言出如山而忠诚守信者、能忍辱负重而志存高远者、仁者无敌能和万物者,就是一个有着高深文化涵养的人,中国文化造就的就是这样的人,这就是懂中国文化真谛与同化文载之道之精神者就是文化者,以文道入境而化境就是“文化”二字的真意,这个名词是有内涵的。反之,总是对人尖酸刻薄和贬低伤害别人来抬高自己,不惜故意歪曲古人、今人的语意而文革唯我独尊者、心胸狭隘不顾别人感受而动辄斗争者,这样的脱离文化内涵和精神的人,怎么可以说是有文化和懂传统文化呢?这就是“道正则术正,道邪则术邪”的入邪道了。
中国诗词也是韵味文化,和中国古典音乐一样。但是,诗词和古典音乐的韵味来至作曲和演奏者高深的境界,而高深境界的事物之表达最外在的体现、人能感受到的就是:余韵袅袅而回味无穷!由此,中国文化的境界和韵味,才是中国古典文学和音乐的灵魂!
以上这是中国文化最基本的常识与常理,五千年文明礼仪之邦与衣冠之邦的本质!说起来民国以后中国文化界与教育界就唯物文盲化了,搞文革的都是搞政治的误入歧途者,以邪道邪术搞文革的都是没有道德操守与高境界的文盲和文氓,这不是骂人,文以载道就是怎么回事,真话总是需要有人说的。
诗词意境的体现不在表面文字是否复杂、是否富丽堂皇而是能否准确和直接及简单的描述事物的内涵,复杂的文字和富丽堂皇的文字那是修饰的结果,因为万事万物的本质都是简单和透彻的,是人太复杂而使事物复杂了,文字的表现也一样。这就是为什么唐诗的文字都是那样简介和近乎口语化的原因,也是为什么这以后的文人都在遣词造句上下工夫的原因。
从中国文化的境界和意境而论,看人懂不懂传统文化,就看他对人的态度足矣!说白了:人生存于世,与人打交道才是为人之本的最基本常态,与人为善的理性是懂传统文化之人的常态;与人为恶的动辄争斗和抬高自己的,这是背离传统文化之魔性状态的体现,所谓言行如一、文如其人,如此罢了。
谈论任何事物要从本质和内涵出发,否则,什么都谈不清的!
行为举止能否体现体现传统文化精神,这是真正懂传统文化的表现。说白了,一个人做什么和创作什么,都是这个人做人道德标准和品质高低的延续和繁衍,离开这些就是脱离做人的基准什么都说不清了,什么人做什么事说什么话,人没有品质做什么都不会有质量!脱离做人基准的那些所谓的阶级斗争文章和一切“我对你错”唯吾独尊的争论与互相批判,除了激发彼此的魔性而堕落与污染身心内外环境外,其意义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