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标题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教师博文>>文章内容
如何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杨云娟)
发布时间:2016-03-3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杨云娟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与语言,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新《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作品。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怎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喜欢阅读呢?
一、利用多种方法教学生多认字,减少阅读障碍。
 阅读的最大障碍是识字,尤其对于低年级孩子而言。所以,低年级的主要任务是认字。现在的孩子通过各种途径已经认识了不少字,只是不会应用,不能准确分辨一些同音字的意思。为了帮助学生准确而有趣味地了解生字的意义,我找来一套“麦田识字“软件,安装在教室的电脑里,每每有了空暇,我就和孩子们一起观看。这套软件从字形转化成图案,讲解字的由来和字义,并且配以声音,声、画一体,形神具备,还有组词及应用,极大地吸引了孩子们。如“大”这个字,孩子们一边看一边跟着向后仰去,伸直双臂,伸出双腿,摆出一个活生生的“大”来。不管多么淘气的孩子,只要到了认字时间,都瞪大了双眼,聚精会神地学着。每当因为特殊事情少看一点儿,孩子们都会主动在课间跑来要求补看。有时我故意逗孩子:“少看点没事,认字多累呀!”“不!您让我看看吧,多有意思呀!”直到看得他们满意了,才兴奋地离开。每次认识5个生字,孩子们总是意犹未尽,央求我多看几个。为了有效认知,每次认新生字前都要复习一下旧知,并让孩子们说一些词语,或说说在什么地方看见过这个字。
除了这种识字方法,我还经常利用图片、读顺口溜、猜字谜等方式教孩子们认字。很快,孩子们的识字量有了提高,越来越喜欢老师为他们提供的另一份学习礼物——儿歌。
二、利用有趣的儿歌教孩子学习阅读,提高阅读兴趣。
    儿歌童谣,是儿童识字的好途径,但不是我们要积累的主体内容。通过诵读儿歌童谣,能培养孩子读文字的节奏和兴趣,老师也可以教孩子模仿儿歌的创作进行说话练习。
儿歌童谣的利用,我分为3种情况。
(一)提高阅读兴趣,了解生活常识。
生活中的一些常识性知识,有时不需要老师多讲什么,只要让孩子们多读读简单有趣、郎朗上口的儿歌就可以学习了解。如:《什么大》天大,地大,比不上我的手大。我用手掌捂眼睛, 哈哈——天和地不见啦!再如:《小猫拉车》小猫拉车,老鼠不坐;黄鼠狼拉车,小鸡不坐。灰狼拉车,山羊不坐。老虎拉车,谁也不坐。《做手影》兔来了,狼来了, 螃蟹爬上墙来了。电灯一关都跑了,电灯一开又来了。孩子们一边读着,一边笑着,心领神会,其乐无穷。每天这样的阅读作业,根本不用家长催促,孩子们都是主动读给家长听。家长的一两声鼓励的话语,更是让孩子们兴奋不已,那读书的劲头可大了,不几天,就都要求着领取新的阅读任务。开始,这些任务老师帮着找,后来,孩子们就和家长一起去书里寻找了。
(二)帮助理解新知识,拓展课外知识。
有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适当拓展课外知识,我也会给孩子们一些读儿歌童谣的任务。如在学习完6个单韵母后,我让学生读下面的儿歌:六个兄弟亲如密,ɑ是老大排第一,发音强弱排顺序,ɑ  o  e ,i  u  ,最后小弟是个ü。认识“iu”后,读的儿歌是: 
,iū,iū,什么iū,今天作业全是优;
,iú,iú,什么iú,小小鱼儿水中游;
,iǔ,iǔ,什么iǔ,我们都是好朋友;
,iù,iù,什么iù,汽车行驶要靠右。
在学完拼读方法后,所读儿歌是:声母p,韵母ɑo
组成音节一声抛,船到码头把锚抛,小鸡找食把地刨,马拉松赛是长跑,鱼儿戏水吐泡泡。抛、刨、跑、泡。
这些儿歌,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所学知识,还有效拓宽了孩子的视野,提高了学习兴趣。
(三)提高理解能力,加强平时积累。
 成语儿歌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通过阅读,加强理解能力的培养,同时鼓励
学生学会积累课外知识。如:一箭jiàn双shuānɡ雕diāo
 有yǒu位少年nián箭法fǎ好hǎo,
一箭射shè中两只雕diāo。
小猴hóu见jiàn了学xué一招zhāo,
    扔rēnɡ块kuài石头打dǎ俩liǎ鸟niǎo!
在学生有趣地阅读中,对“一箭双雕”这个成语有了了解,当老师讲“一石二鸟”这个成语时,学生们马上想到了“一箭双雕”,用里边的“扔块石头打俩鸟”,真可谓是一举两得呀。
三、利用情节生动的故事,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儿歌童谣是引路,而让学生真正走上阅读之路的还得说情节曲折、生动有趣
的故事。讲故事活动是诱导学生读书的有效方式。开始,是老师讲,讲“服从”的真实故事,讲完后让学生谈谈听后的想法,用绘画等方式,把故事讲给家长听,并督促学生学会服从要求。后来,我每两周安排一次活动课,举行“故事会”,每位学生准备1~2个故事,轮流讲,人人必讲,这样学生准备故事,必须搜集素材,有的从别人那里“取经”,但大多要看一些童话、寓言故事方面的书,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学生书包中常可见到《白雪公主》《格林童话》等彩图注音读物,丰富了学生的头脑。还有一个方法被证实是行之有效的,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但不要把故事讲完,在学生急于想知道故事结局时,告诉学生这故事就在哪一本书中,鼓励学生自己去阅读。
有研究表明,当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有兴趣、原有的情感与生活积累被调动被唤醒、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我们可以遵循以上客观规律,投其所好,有意识地选择教学策略,充分挑逗孩子们读的意识,诱发阅读的欲望。在学习生活中,教师要做到多倾听孩子读书,多表扬喜爱看书的孩子,多向孩子朗读、推荐好书。
四、利用各类朗读评价,激发阅读兴趣。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学生是有灵性的生命个体,他们对课文中的人、事、物都会产生“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感受,而不是借学生的口说教师想说的话,并为他们提供“与人交流”的机会。阅读教学中,读要充分,读要有指导,读要有层次。指导时要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评价的方式多样化,如,教师读学生评,学生读教师评,学生读学生评,自己读自己评;评价的语言富于变化而且情趣化,可以巧妙结合课文内容赞赏或委婉地提示。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分角色朗读,有感情朗读。
五、素读经典作品,吟诵优美乐章。
偶有机会,参加了国学经典素读班的培训,第一次听到素读这个词,第一次欣赏到素读第一人陈琴老师的吟诵,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住了,从此爱上了素读,渐渐地对素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素读”其实是一种读书方法,就是不追求对内容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只是反复有声的朗读,直到把诵读的内容背诵得滚瓜烂熟为止,是一种很朴素的读法。这是我国古代私塾里常用的读书法。“素读”基本操作方法是:大经典,同并进;读出声,有节奏;重记法,轻讲解;诵新篇,常温故。一二年级以诵读韵文、童谣、小令和绝句为主,200首左右的古诗词,100来首儿歌和童谣是不成问题的,《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都是这个时段背诵的。我正好执教一年级,所以,结合学校的国学课堂,我指导学生吟诵《诗经》中的《鹿鸣》、《木瓜》、《子衿》等。孩子们在曼声长吟中感受着经典文化的无穷魅力。是啊,不学诗,无以言。不读经典,何来华章纷呈?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孩子们已经爱上了阅读,爱上了吟诵:有时走路间,玩耍时,口中都会不自觉地吟出一些诗句,都要读上两句词。就连小朋友间有了矛盾,都学着用《弟子规》中的语句互相劝解,相互开导。看着、听着,幸福的笑容倏忽间跃上我的面容,那是一种无法诉说的甜蜜和满足。
总之,阅读练习的方法很多,需要我们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去发现,去积累,去实践。趣味阅读,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又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同时,为培植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奠定了良好的坚实基础。为了孩子们的幸福人生,让我们从低年级语文教学开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吧!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菱港北路68号 E-mail:wjcd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78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