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标题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教师博文>>文章内容
多反思,有进步
发布时间:2016-03-1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胡文霞

    我对名人出书向来没有好感,不是说我不追星,只是觉得那些花花绿绿的图片外表下没有过于真实的内容,但是有个人例外,了解柴静不是源于她在央视的节目,而是网上关于她的一个视频,确切是说是从她的演讲开始.....
   《看见》这本书买回来有一段时间了,晚上偶尔会翻上十几页,断断续续的品位着这些没有选择标志性事件、没有描绘历史雄心的新闻采访稿,在柴静娓娓道来的故事中,折射出的是对人性的深度剖析和对世界的思考。
    从最初在湖南卫视的新青年,到现在央视的《看见》,每一次采访中她都在深度剖析自我,不断的向自己发问、又不断的质疑,从而使得她采访的字里行间都透着一种执拗和坚持。柴静是幸运的,她为了自己的理想,坚持留在离家很远的长沙,在《新青年》当主持,已小有名气,也终于等到了改变她命运的一个电话,认识了她的贵人---陈虻,她进入了央视。
    那些温热的跳动就是活着,03年的非典报道让许多人记住了这个瘦小却冒着生命危险行走在第一线的女记者,在非典肆虐的时候,她先后七次面对非典病人,运送病人的医生没有隔离服,只穿着普通的蓝色外科手术服;病历胡乱地堆在桌上,像小山一样,上面重复写着“肺炎”、“肺炎”、“肺炎”(实际是SARS),病床上所有凌乱的痕迹,病房里椅子四脚朝天,这些都是逃命的撤退,就像陈虻告诉她的那样:“当一个人关心别人的时候,才会忘记自己”。没有人要她做这个节目,她自己也不知道能不能做出来,能不能播,但是她还是没有想太多,因为她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她必须知道事实真相。
    沉默在尖叫,遭受丈夫殴打十几年都不曾还的安华,却在一天的晚上刺了丈夫27刀,柴静在采访中问自己:采访究竟是什么?其实就是生命间的往来,认识自己越深,认识他人越深,反之亦然。家庭是社会中最小的单元,在这里人们如何相待,多少决定了这个社会的真实面目。
    采访是病友间的相互探问,药家鑫的案子带给这个社会太大的震撼,那双弹钢琴的手刺死了张妙,他的未来也就此熄灭,柴静认为做新闻就是和这个时代的疾病打交道,每个都是时代的患者,采访在很大程度上就成了病友之间的相互探问。这期节目播出后,许多观众留言,为什么要播杀人恶魔弹钢琴的样子?其实,如果带着强烈的预设和反感,就没有办法认识一个人,也难以避免这样的事情再发生。
    每一段采访都发人深思,不管是从人性、社会还是从采访者和被采访者自己的角度,我们都能够发现柴静的文字,有一种力量,这种有温度的力量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指向人生的价值的,在探索人性的热情的过程中,还包含着不安、恐惧与绝望。
    其实教学过程也是自我反省的过程,只有不断的反思才能够进步。面对不同的学生,我们要懂得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从实践中获取问题,到理论中寻找答案,并有机结合。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菱港北路68号 E-mail:wjcd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78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