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什么远比怎么教更重要
武进区城东小学 王红娟
“教什么远比怎么教更重要。”这是王荣生先生提出来的。“教什么”,即选择什么内容进行教学;“怎么教”即选择什么方法来完成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课程是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统整,其本质在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定位,而教学目标定位是否恰当、准确,又关系到教学效率与质量。所以,语文教学首先要研究语文教学“教什么”的问题,其次才是“怎么教”的问题”,“教什么”决定着课堂教学的一切。
曾记得一次参加赛课,有一位特级教师在点评时就提出:“课堂教学教什么很重要,要做到三教三不教。三教:容易混淆的地方要教,最难的地方要教,学生想不到的地方要教;三不教:学生已经会的不教,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教,学生学不会的不教。”
而上个月,我有幸去南京参加“第20届现代与经典小学语文”观摩活动,十几位名师的课堂教学都很地体现了这一点。尤其是“阅读教学教什么”,让我感触良多:
管建刚老师奉行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所以在执教《月光启蒙》这一课时,没有抓住文章字词进行阅读感悟,也没有抓住文章中心来升华主题,更没有仿照文中的内容进行写作训练。他只是带领学生用打快四拍、慢四拍的吟唱方式体会歌谣、童谣、谜语的节奏美;在一遍遍朗读描写月色的句段中,体会作品的意境美;在和故事的比较中,让学生体会写作要注重详略有当;通过他自己修改后的文章和课文的比较,让学生体会写作的技巧,了解什么叫作品,怎么写文章才有诗意,实现了学生在写作成长中“质”的飞越!管老师的课堂告诉我们:语文的阅读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口语表达和写作,培养孩子专业的阅读思维,作为老师要找到自己的特长和语文的结合点。
而王崧舟老师在教学《桃花心木》时,则真正做到了学生会的不教。课文分为故事和道理两部分,学生开始都说已经读懂了故事,明白了道理。王老师没有分析解读文本内容,而是从这个耐人寻味的道理出发,采用对比的方法,抓住“奇怪”一词指导学生理解“层层递进、设置悬念”写法的好处。从学生挖掘自身遇到的生活中那些琐碎的“不确定”,引出作者林清玄所敬佩的三个著名人物人生中的“不确定”,体悟如何直面不确定的生活,从而揭示“无常”的道理。王老师和学生一起挖掘文本更深层次的涵义,帮助学生懂得什么是不确定,懂得如何在不确定中,经得起生活考验,锻炼独立自主,学会转化能量,努力生长。整堂课王老师优雅从容、淡定自若地引导孩子“与无疑处发现问题”,让学生在深入浅出中经历一场“润物细无声”的精神洗礼。而最后的一首《醒来》更是彻底将这个喧闹的、浮躁的时代、懵懂的世界唤醒。
来自广东的赵志祥老师是一个幽默风趣,充满教学智慧的引导者,《渔歌子》一课上得妙趣横生,声情并茂,吟诗、赏画、悟情……他着重讲解了“桃花流水”这个典故,是学生所不知道的内容,也是我们很多老师所关注不到的内容,他教会了我们如何正确上古诗文课。更为佩服的是自称“附庸风雅”的赵老师敢于直言,他说:“不要迷信合作学习,不要过分信任预习,作为老师,学生会的可不讲,但该讲处当畅讲之。”一语中的,振聋发聩,当讲则畅讲,当略则略,取舍之间彰显赵老师的大智慧。
当然,这些是名师在阅读教学中“教什么”的体现,而作文教学“教什么”,课外阅读“教什么”,口语交际“教什么”……也各有千秋,需要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多花功夫进行钻研,回归教学的本质,解决好“教什么”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