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与标准
要求: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是指组织、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惯例或一般做法,所考虑的需求或期望是不言而喻的;很多时候还表示是建立在自己意愿基础上来强烈指导别人的决定。
标准:是由一个公认的机构制定和批准的文件。它对活动或活动的结果规定了规则,供共同和反复使用,以实现在预定领域内最佳秩序的效果。
为了能够规范办学行为,全面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学校内涵,城东小学在独立建制半年后,决定于2015年12月份争创常州市优质学校。为此,学校进行了详实的布置与安排,制定了创优的工作计划。
学校先召开全体领导班子会议,从思想上、行动上达成共识:创优是契机、是手段、是平台,借此可以全面提升办学水平,改变师生观念(村小到独立建制的转变),凝聚人心。接着,对全体教师进行了思想动员,讲清了争创常州市优质学校的目的和意义,解读《常州市优质学校评估细则》的标准,分解了各项工作,责任到人,明确了每一位教师在每一个时间节点上的工作要求。在忙碌、辛苦的创建过程中,我们发现有好多教师明显跟不上校行政的要求。通过与个别教师的沟通,我们发现,教师之所以不能在每个时间节点上较好地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不是教师们不努力、不用心,而是对《常州市优质学校评估细则》的标准理解不够。了解情况之后,学校立即作出了相应的调整,邀请了奔牛实验小学的林志明校长来校指导。作为《常州市优质学校评估细则》编写者之一的林校长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用工作中的事例、争创过程中的经验等对标准进行详细的解读,使每一位教师明确了《常州市优质学校评估细则》制定的原则以及怎样才能更好地落实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短短的二个小时,我们全体老师聆听教诲,豁然开朗:心中有了标准,了解了标准落实的途径,少了各种硬性要求,多了对标准理解和落实的信心。创优的过程中,我们深刻领会只请进来不走出去,我们还会夺走很多弯路,因此,我们到马杭中心小学、李公朴小学、周家巷小学去参观学习,借鉴他校之长来弥补我校不足。为了使创优工作高效高标,我们还邀请教育局谢局、眭科、徐科、马小领导班子模拟验收,使我们对创建工作更加心有成竹。我们通过一年的努力,高标准通过了常州市优质学校的验收。此时,全校振奋,每个教师的脸上都绽开了自豪的笑容。
在整个创建过程中,我们校行政班子深刻了解到,在平时学校管理的过程中,我们要少一些要求,因为要求是刚性的,更多的是上级命令下级去完成各项任务,教师们即使完成了各项工作,心中也会有很多想法;而多一些学校愿景的描绘,多一些人性化、接地气的标准,广大教师们乐意在同一标准下完成各项工作,在宽松的环境中成就了学校,同时也提升了自己,何乐而不为呢!
这便是我在学校争创常州市优质学校的过程中的一点想法,与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