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本质是让受教育者享受幸福,追求幸福。这样,从事教育的教师就应该首先享受幸福,成为幸福的人。而我们过多地要求教师做蜡烛,做火炬,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实在过于悲壮悲凉。老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往往牺牲了自己的时间,牺牲了自己的健康,甚至牺牲了自己的家庭,牺牲了自己孩子的前途。成年累月奋战在教育第一线。这样心灵枯竭,一遇到特殊情况,自然会产生倦怠感。要改变这样状况,教师应该在紧张之余,听听音乐,跳跳舞,参加体育锻炼,节假日偕同家人外出旅游,丰富自己的生活,用幸福塑造幸福,用美好引导美好。五、不断创新。 有的老师工作五年、十年,拿到了相应的职称,觉得教材吃透了,教法掌握了,于是,按部就班,亦步亦趋,心甘情愿地重复昨天的故事,产生了年年月月花相似的感觉,职业倦怠自然而然就应运而生了。其实,教育是永远年轻的事业,教育的每一天都是一首隽永美丽、动人心魄的诗;教育的每一天都有梦让人憧憬的梦,引人不懈拼搏的梦。教师相信孩子的心灵是蔚蓝的、浩瀚的,孩子们就像含苞待放的花朵,每一天都在成长具有这样观念的教师会有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就会不断创新,即使是教过几遍的教材,也要重新思考,重新备课。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相信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会谱写出崭新的教育乐章。六、给自己的心灵放假,给自己以一定的休闲。 职业倦怠令人心力交瘁、倍感痛苦,是导致某些教师的职业生命不能健康、和谐发展的罪魁祸首。为此,我们不能连年累月地眼睛一睁,忙到熄灯。人如果过于紧张,过于疲劳,就会影响身心健康。教师的工作越来越为社会所重视,越来越为家长所重视。家长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的压力越来越大,这是不争的事实。教师要善于做到劳逸结合,有张有弛,给自己以一定的休闲,比如,上完课后,不要急于伏案工作,可以闭目养神,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彻底休息十分钟八分钟。一周内,找个适当时机,给心灵放一会儿假。这样做有利于调整心态安抚心灵缓解压力。七、要宽容,广交友。 教育之路不会永远一马平川、艳阳高照、掌声雷动,优秀教师取得成绩后,难免遇到讽刺、挖苦,甚至无中生有的诽谤,这对职业倦怠无疑是火上浇油。怎么办?要宽容,要大度。最好能做到化干戈为玉帛,相逢一笑泯恩仇。还可以交几个知心朋友。促膝谈心,倾心相助,互相鼓励,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敞开心扉,向朋友倾诉烦恼苦闷。这样心灵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