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标题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教师博文>>文章内容
赏识与自信
发布时间:2015-09-0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谢雯燕

 

赏识与自信
最近几年的教学中,总感觉孩子们有这样一种趋势:平时能说会道,趾高气扬,一到上课回答问题时支支吾吾不敢说,考试时战战兢兢不敢写,做事眼高手低、缩手缩脚。
可是在父母面前却不是这样。很多家长也往往会说:这个在家里会的,怎么到了学校就不会了?我想,这肯定与父母和老师的身份不同、教育模式不同有很大的关系。
在父母教育孩子的历程中,有一种方法成功率最高,就是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方法——赏识教育。健全的孩子在爸爸妈妈教育下,最后几乎百分之百地学会说话、走路,这中间的奥妙是什么?无非就在于所有家长心灵深处都是绝对地相信自己孩子“行”这一个字上。
赏识培养出了自信!
父母对子女如此的教育,能够达到最好的效果。教师对学生更应如此,让学生受到赏识,学会感动,这是教育的一种极佳境界。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受到赏识的时候工作或学习,效果最好,学生一旦受到了赏识,无论对于眼前的学习还是日后的长久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那么,如何学会赏识孩子呢? 
首先要维护孩子的尊严。人没有尊严,无形的生命便会萎缩。特级教师钱梦龙有过这样一个例子。一次,他到外地讲课,一位同学迟到了,站在门口显得十分难堪。这时,钱老师和蔼地说:“这位同学虽然迟到了,但却是十分喜爱学习的好学生。你们看,他跑得头上都冒汗了。这说明他心里很着急,想把因迟到而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这个学生原以为必受批评,可却得到了老师的赏识,很快成为课堂上最踊跃的发言者。因此,在孩子做了错事而又知错的情况下,老师不妨对其错处忽略不计,而对其表现出的积极面加以肯定和赏识。 
其次,要善于鼓励孩子。即便孩子做一件事没有成功,也不表示他无能,只不过他还没有掌握技巧而已,如果我们指责孩子,孩子的自信心就会受到伤害而放弃努力。因此,要多鼓励孩子。 
1、多使用鼓励性语言,如“经过努力你会成功的”,“相信你会做得更好”等。 
2、多用积极性评价,如“你真棒”、 “你做得很好”等,表扬时,要有针对性,而不是笼统、空泛地说“好”,要讲清楚好在什么地方。
3、重视非言语的运用,如目光、表情、姿态、动作等。事实上,老师对学生抱有不同的态度,孩子就会表现出相应的行为反应。 
第三,要尊重个性差异。我们必须承认在身心发展上孩子既有年龄表现出的特殊规律,又有个性间的差异,对一些能力差的孩子,应从他的自身条件和兴趣出发,注重给他们快乐和自信。 
赏识教育是回归,是家长、教师对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那样一种心态的回归,是对教育本质的回归。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我们要学会赏识孩子,不断寻找孩子的闪光点,给予足够的肯定和应有的赞扬,让更多孩子走上快乐、自信成长的道路。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菱港北路68号 E-mail:wjcd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78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