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读《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后感
武进区城东小学:张林亚
最近我拜读了《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一书,当我翻开这本凝聚着爱心和教学智慧的书籍时,首先就为开卷写在前面的一些语句深深吸引、深深打动:教育就是一种心灵的唤醒……班主任的使命就是用温柔而灵巧的“教育之手”,去触摸儿童稚嫩的心灵,以唤醒埋藏在他们心底的良知和潜能,促使其自主地成长和发展。急切地花了3天时间细细拜读这本书,读罢确实有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的感觉。
这本书涵盖面极广,它从学生的身心健康各方面展开。班主任工作纷繁复杂,教师在工作中有丝毫的疏忽,都会在孩子的心里留下阴影。这就需要我们老师掌握班主任工作的艺术,巧妙地处理各种班级事件。教育是一门艺术,在书中这些优秀班主任教师的身上这句话体现得淋漓尽致。全书以鲜活的教育案例,从多方面给我们做了个专业化的展示。这些教育案例,基本上涵盖了学校教育中的常见问题,读起来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特别亲切。这些教育难题,到了各位优秀班主任老师的手下,立刻变得清晰明了,书中用很条理的文字告诉我们:这个老师的问题在哪里,那个老师这样做是对的,但是还可以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就像一个认真负责的导游在耐心指点,让我们学习怎么看待这些问题,从哪个角度去看。并在每一节后都设置了诸如您是怎么做的?你是怎样理解的等一系列问题,让读者不觉得自己只是位看客,而会不由自主地将自己的行为、做法与书中教师的作比较,引起读者深思。
的确,关爱每一个孩子,为每一个孩子的终身发展负责,这是爱的艺术;用不同的尺子来衡量不同的学生这是评价的艺术;和风细雨之中,让孩子自醒自悟,这是批评的艺术;那充满期待的眼神,高高竖起的大拇指,那是表扬的艺术。正是这些充满真爱,透着真情的话语、言行,使得他们成为孩子人生之路上的航标灯。透过他们,我理解了教书育人的真正内涵,那就是一种责任,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更是对我们的民族大计负责。
第一章中《怎样走近学生》告诉了我们走近学生心灵的灵丹妙药,那就是真正关心、理解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权利。这不由得使我联想到自己在对待学生,特别是后进生时,就是一边“严管”,一边“奉献爱心”。严管不见效,就用爱心感动之,爱心感动不了,就更加严厉地管理之,再不管事,只好借家长的手“修理”之。再不行,就谓之“朽木不可雕也”。剩下的只有牢骚、无奈和疲惫。与书中班主任相比,我感受到了自己工作的粗糙,明白了在今后工作中还是要把工作做实、做细,无论碰到怎样的情况首先自己要克制自己的情绪,多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使学生乐意接受教育。
第二、三两章中的争星表、快乐小屋、《手册》心连心、“摸头”的神奇效果等教育经典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候老师的故事也让我为之震撼、酸楚。是啊,班主任工作贵在坚持。书中的一些方法我也曾运用过,比如争星表,比如用在作业本中送写有鼓励语句的书签等,但所取得的教育效果却并没有那么明显,仔细与书中对照,我发现是自己做事的三分钟热度,使得有些事情半途而废了,教育是个持之以恒的事业,教师只有持之以恒地带着热心、耐心、爱心、决心工作,我们的每个学生才会在我们的教导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最后一章是对我们提出的要求:热爱儿童、努力学习、宽容大度、公正无私、不断创新。其中,郭老师对舒语的爱可谓感天动地,赵老师对学生画自己遗像的宽容又让人感受到教师那博大胸怀,“奖品拍卖会”则让我们感受到时代的气息与创新的重要。是的,书中曾有个章节写到了一位老师借鉴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做法给了学生3块糖,结果却并没取得好的教育效果,著名画家齐白石也说过“像我者生,似我者死”,我们面对的学生千差万别,不可能全都适合同一种教育方法,我们现在面对的学生已与过去不同,只有根据学生的特点,学习借鉴、并不断创新,我们的教育事业才会朝气蓬勃。
成长的脚步始终伴随着思考,思考的脚步总是伴随着读书。看完《今天,我们如何做班主任》一书,让我思考很多,体会很多,班主任工作博大而精深,如果只靠一本书,一次经历肯定只是沧海一粟,想要深入到骨髓,真正做好一个班主任的工作,成为一位优秀的、学生喜欢的班主任,还需不断努力。
写到这,我不由得想起了屈原说过的一句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当然,在上下求索的过程中《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会继续给我起到引领和指导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