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国学,发现教育
城东小学 恽红玉
很有幸,我走进了2015年苏州“小学国学经典课程规划暨教学观摩”培训大会。每一次的外出学习,虽不能称之为是一次提升,受益却是颇丰。
本届大会为期三天,主要包括名师国学课堂观摩、名师讲座以及国学教育专题讲座等内容。
此次苏州之行,犹如打开了尘封已久的大门,仰望浩瀚的国学星空,使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国学经典文化的博大精深,魅力所在。“国”,是个多么强大的字眼,“国学”更是让我充满敬意,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以其历史的厚重和长度令世人敬仰。下面我就从走近国学、发现教育这方面与大家分享我的收获:
一、 走近国学
国学,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其优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时空界限融入世界文化和现代文明,成为了传之千古、放之四海的人类共有的文明与智慧的结晶。
提出“无为而治”的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作为世界文化名人,在人类古往今来最有影响的十大作者中排名第一,他的著作《道德经》(也叫《老子》),是仅次于《圣经》在世界上几千年来被译成外文而广泛传播的著作,西方称:世界上的哲学都是用德文写的,有了老子,我们可以说一句,处于巅峰上的那种哲学,是用中文写的。在哲学素养最高的德国,《老子》几乎每家一册。
国家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司王登峰司长说:“国学就是为培养具有世界眼光、中国灵魂的人。”
培训期间,杭州市拱宸桥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作了题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特色化与校本化》专题讲座。他不仅阐述了国学教育在当前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更从实践上为与会代表指明了方向:应该如何运用儿童视角和乐学模式,建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应当如何从学生的真实需求出发,实现不同层面的诵读目标……在王校长的讲述下,国学变得不再高深,国学教育也变得不再遥远。
苏州市盛泽实验小学校长、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则围绕“创造让人智慧的教育,培养秀外慧中的儿童”这一主题,生动地介绍了盛泽实验小学“智慧教育”的办学理念。薛校长从儿童的角度出发,阐述了阅读对于儿童的意义,并与大家分享了盛泽实验小学在国学经典教育中的经验。
《经典教育的问题与突围》是钱爱萍老师交流的主题。她抓住当前经典教育中的突出问题,逐一分析症结,并给出了解决的对策。朱红甫老师、陈淑娟校长则分别从“如何以国学教育学生”“如何以国学涵养自我”两个不同的角度,作了两场精彩的报告。名师们的精彩讲座,从不同的角度为在座的代表们开启了经典教育的大门,使他们开阔了视野,启迪了智慧。
全国各地的名师站在教学第一线的角度,和与会代表分享了小学国学经典教育的经验。而育灵童教育研究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小学国学经典教材》副主编李灵玲,则站在统观全局的高度,系统地阐述了小学国学经典教育课程体系及师资队伍建设的全面解决方案。李院长从当前的教学实际出发,用具体案例形象地指出小学阶段学习国学经典的意义;她又从学校在课程实施中的现状出发,强调了规范国学经典课程体系的重要性。李院长系统地介绍了育灵童《小学国学经典教材》、教参,以及“育灵童国学经典教学系统”教学软件,这些产品有效地解决了小学国学经典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师资力量短缺、课程体系不完善、教师教学困难等,这可以说是当前小学国学经典教育的一个全面解决方案,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校长与老师的一致好评和热烈欢迎。
二、发现教育
国学像水,无小用,有大用。是渗透进去的,是内心的滋养,这份价值是任何知识所无法代替的。一堂堂精彩的教学观摩课,使在座的每一位代表感受到了国学教育的真谛。
苏州市盛泽实验小学校长、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展示了《孟子·心之四端》观摩课。薛老师由字入文、由事及理,通过生活中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事例,使学生明白了什么是“人”;使学生懂得了“心之四端”不仅要根植于心中,更要落实到行动中;使学生对儒家的“仁、义、礼、智”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
张家港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副主任、著名特级教师钱爱萍的《论语·信》观摩课,则以游戏和竞答的形式,让学生在一次次对经典的诵读中反复思考、寻求答案,进而理解什么是“信”,明白应该如何去实践“信”。
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著名特级教师朱红甫和南京市琅琊路小学著名特级教师周益民也分别带来了两节国学经典课——《庄子·北冥有鱼》和《庄子·濠梁观鱼》。两位老师分别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带领学生走进了庄子充满想象力和哲学思辨的世界,让学生领略庄子的人生哲学,从而对自己、对生活产生更加清醒和深刻的认识。
小学学国学,是功德无量,价值无限的。经典诵读也是知识储备,会伴随一生,受益无穷。被文化浸润的心灵,能滋养任何东西。国学的空间就像春天,春来草自青。这种温和的东西温暖自己的同时,也会带给孩子一片生命的绿色,一片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