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标题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教师博文>>文章内容
授人以鱼,更要授之以渔
发布时间:2015-05-0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牟琳

 

                                 授人以鱼,更要授之以渔
    一个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教什么(教学内容),二是怎么教(教学方法)。这二者的关系就是教材与教学的关系。从追求教育价值的角度讲,“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从关注教学目标的角度看,“怎么教”比“教什么”更重要。
有人认为“渔”重要,追求的是教学方法的精巧,教育技术运用的创新。评价一节成功的课例,往往少不了这样的描述:“教师注重学法指导,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不是在教知识,而是会学生如何学习”……在一些老师的心目中,“方法”的价值远远大于“知识”。
    也有人认为“鱼”重要,王荣生先生提出来“教什么远比怎么教更重要。”认为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教什么”都没有弄明白,如何奢谈“怎么教”?“教什么”决定着课堂教学的一切。
我认为“渔”和“鱼”都重要,语文课“教什么”,要分清什么是“课程内容”,什么是“教材内容”,课程内容是指教师根据教材内容选择的要求学生学习的那些语文知识、方法或语文技能方面的内容。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确定了“课程内容”才能更好地教好教材内容。
教材内容不等于教学内容,语文教师要用好教科书,认真钻研教科书,理解教科书的编排意图,正确解读文本,把握好教科书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认识水平和发展的需要,把教科书中对学生来说最有价值的学习提炼出来。这是上好每一节课的最基本要求。
    我们应该先解决“鱼”的问题,在获得“鱼”的过程中,慢慢总结“渔”。语文学习,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需要我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习的能力需要培养,但不要企图一蹴而就,更不要奢望一劳永逸。我们要着眼于“渔”,更要着手于“鱼”,“鱼”具有普适性,而“渔”具有选择性。任何一个人,知识人人需要,但方法因人而异。例如,熟读成诵的学习方法,对于一个记忆力特别差的孩子来讲,就不是一种好办法。我们要牢记,世界上没有最好的学习方法,只有适合步是和自己。最适切的方法,不是老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在一次次的摸爬滚打中总结出来的。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语文需要举三反一,需要大量的积累,通过自省和内华,厚积而薄发。在一定程度上讲,鱼和“渔”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幼体在获得足够的食物和营养后,茁壮成长,当具有一定的力量时,自然就拥有了获取食物的能力。比如,一个孩子在认识了大量生字之后,就具有了阅读的能力;在积累了大量的词语之后,就有了写话的能力。千万不要把二者割裂开来。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既传授既有知识,也要传授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二者相辅相成。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菱港北路68号 E-mail:wjcd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78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