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二,因批改作业回家晚了些,当我走到门卫口时,看到还有一个学生在等家长,我看了一下时间已经是6点,天都黑了。我问:“你家住在那里呀?”他说:“我家住长安家园。”我拨通了他爸爸的手机:“王小明爸爸,你什么时候来接孩子,现在已经很晚了。”“没事,让他一个人走回家吧,我在做生意,现在没空。”于是,电话挂段了。当时,我很生气。我想:“连儿子都不管了吗,天这么黑,怎么会放心,万一路上出了事情,怎么办?”接着,我把孩子送回了家。打开家门,简单的出租屋里杂乱地堆满了许多东西。他的姐姐在写家庭作业。简单的问候和交流之后我就回家了。路上我开始后悔自己一开始的想法:
支持
原来他和姐姐都在我们城东小学,他爸爸其实已经来过学校,接他姐姐时,由于王小明还在打扫教室卫生,他爸爸有事等不及就先把姐姐接回了家。其实,他完全可以跟班主任解释一下,让王小明和他姐姐一同回家。班主任肯定会理解同意的。但他没有这样做,认为打扫卫生也是在校学习的一件事。他非常支持学校的工作。
尽责
他们的妈妈织布要12点回家。接回家后,他爸爸赶快给孩子做晚饭,然后又急冲冲的去大学城一带卖烧烤。当我打电话给他时,也许他正忙于对顾客的招呼,试想,如果是空的时间,哪个家长会不去接,忍心让孩子在这么冷的天走回家。他又何尝不愿意和儿女妻子一起共享晚餐,然而,为了补添家用,他只能这样。
第二天,他爸爸在校门口见到我一直说了三声“谢谢”,表示以后一定把孩子放在第一位。我说:“有困难可以和老师商量。”他笑了笑说:“好的,谢谢,你们老师也很不容易的。”
有时,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是因为不能彼此体谅和理解,不能站在对方角度去看待和考虑问题,其实只要我们多站在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多多体谅和理解别人,就会得到更好的沟通。是的,理解,从心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