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儿童的心灵
——《今天,我怎样做班主任》读后感
武进区城东小学 王红娟
从教19年来,一直担任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我,在大家心目中是一个工作认真负责,吃苦耐劳,勤奋而又充满激情的老师。虽然一直以来学生、家长、领导都认同我的班级管理工作,但我始终认为班主任工作十分繁杂,头绪很多,即使做了这么多年,面对如今的学生,我仍然觉得很惘然。我时常问自己:我怎样做一个班主任?怎样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班主任?怎样才能做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这个暑假,我又一次拜读了全国中小学生班主任培训用书《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我想我有一些眉目了。就班主任自身而言,就是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真诚地关怀学生,切实地承担起教育责任,以人格影响人格,以智慧启迪智慧。如果说教育是一种心灵的唤醒,那么班主任的使命就是用温柔而灵巧的“教育之手”,去触摸儿童稚嫩的心灵,以唤醒埋藏在他们心底的良知和潜能,促进其自主地成长和发展。
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一、深入了解学生
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写道:“你必须好好地了解你的学生之后,才能对他说第一句话。”也就是说,作为班主任要走近学生,触摸到儿童的心灵世界,就必须首先了解学生,熟悉他们的心理需求,并时刻关注他们的心理动态,这样,学生才会不断地走近你,响应你。怎样才能了解学生呢?
1、在接受一个新的班级之前,可以通过查阅学生档案、作业情况或是与原任课老师交流,对自己的新学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也可以适当进行家访,为进一步了解学生打下基础。
2、与学生见面之后,需要班主任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观察是了解学生的重要手段,只要平时细心观察,就会发现班级中哪个同学开朗,哪个学生比较内向不愿意和同学亲近说话。了解学生的性格之后,老师才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3、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班主任需要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沟通是通向学生心灵的桥梁。当我们俯下身来,和学生直面沟通,去倾听学生的低语,去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我们会发现一个十分精彩的世界。当然,为了沟通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作为班主任要善于进行心理移位,从学生的实际,经常把自己放到学生的位置去思考、去体验。
二、真心赏识学生
所谓“赏识教育”,就是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以育人为本”的思想。把学生真正当作有尊严的人来看待,以欣赏、赞美的心态来对待学生的自尊心,适当巧妙地夸大学生的优点和长处,使他们感到自己与自己周围的人在人格上的平等,甚至比其他人更优秀,使他们自己尊重自己、欣赏自己,进而增强和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并在学习上不断地发展进步。
“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何况一个班级有几十名学生,家庭情况各不相同,肯定是什么类型的学生都有,这就需要我们班主任老师对每个学生抱有欣赏之心,把握学生的常态内力,扬长避短,以促进他们个性特色形成。尤其是对于后进生,班主任老师更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使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帮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积极的进取信念,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激励起他们做一名好学生的强烈动机。
三、学会宽容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方法或手段,更是一种精神。”宽容学生对我们老师来说也是一种修养,是对学生的一种爱,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
试想一下,如果老师没有一颗宽容的心对待这个学生,而是厉声斥责,或变相予以惩罚的话,教育的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南辕北辙。
宽宥学生的过错,这就需要教师的雅量。一次善意地提醒一下,一个心照不宣眼神,一次“制造偶然相遇的邂逅”(魏书生语),会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对学生的善意欺骗,我们不妨一笑了之,点到为止,装一回糊涂,来个“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之类的劝勉话语,让学生顺利下台,也会取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理论是灰色的,实践之树常青。《今天,我们如何做班主任》一书做为我班主任工作的加油站,它会指导我的实践,帮助我走上班主任成长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让我成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