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标题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教师博文>>文章内容
关注孩子的课堂学习状态
发布时间:2014-10-2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徐锐玉
      人的观念最重要,有什么样的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我说观念就是人的思想。正确的人才观才会有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反思我们的课堂,对于知识的传授可能放在第一位,而对于学生的情趣、习惯、能力等方面,重视得还不太够。
       苏州国际外语学校的教育理念:高质量=卷面分书+学生能力+身心潜能的发展+习惯情趣。陈延军老师就提出“快乐教育,快乐学习”的教学目标。我们的课堂中离学生快乐还有多远?有些课堂中,老师的教学直奔学生能否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学生似乎就是产生答案的机器。当一个正确答案终于怯生生的冒出来,老师大喜过望,“真聪明!”再不就是琐碎问题铺排开,学生循序一步一趋,就一定能到规定的终点。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什么呢?缺乏求知,不会思考,没有自信,丧失勇气。薄俊生老师曾说:真正的素质教育在幼儿园!他的发展性理论指出:孩子是人,教育的方式似农业,而非工业。学生似庄稼,他的状态应该是舒展而不异化压抑;老师似农民,对庄稼应是充满期待而不埋怨指责,即对学生充满信任,充满爱。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不是统一规格的“产品”,他应该是一个个充满个性的人!
       同样的疑惑也发生在王崧舟老师的身上。在教学《桃花心木》一课之前,老师出了三个调查问题,旨在查明学情。知道什么地方学生会了不用教;什么地方学生似懂非懂要教一教;什么地方学生理解有困难要重点教!其中有个问题是这样说的:这个文章中,你是喜欢故事还是喜欢道理呢?结果出乎他的预料,好多孩子喜欢道理!老师们,这说明什么?学生的前理解已经被道德化了,空洞的说教已经侵蚀了孩子们的心灵。因为在我们老师的语言里时不时的会贴上道德的标签,孩子在揣摩老是想要什么。这一点恰恰是最要命的!一个天真烂漫的十一二岁孩子,喜欢故事是他们的天性,而却被喜欢上了抽象的道理。这是很可悲的,也是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者深思的!
       课堂上传授知识以外,还有不少东西同样重要!生态课堂理论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是一个个具有思想、意识、情感、欲望、需求以及各种能力的活生生的人 ,学生应是自主、舒展、真实、灵动的生长。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菱港北路68号 E-mail:wjcd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78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