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标题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教师博文>>文章内容
爱孩子,就请放开你们的手
发布时间:2014-09-3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李英
一、媒体报道
某年8月2日浙江《今日早报》报道:温州一家产上千万的富家千金为寻刺激,疯狂抢劫,每次作案后会报上外号“小飞鸽”。女孩被警方抓获后称这样做是因为觉得有意思,比校刺激。
另据某电视台报道:一父母离婚后随父生活的女孩,深受父亲的百般宠爱,14岁时为多次带男孩回家过夜,遭奶奶反对,竟亲手将奶奶杀死,随后即带男孩回家。
二、身边的事
朋友的孩子満6周岁,9月份就要上小学了。这个暑假全家人都为他上一年级的事忙着,先是择校,决定送他到本地一所较有名气的学校寄宿后,又担心他的生活自理能力。他不会穿衣,不会独自上厕所,不会洗澡、洗脸,不会整理自己的东西,饭不喂就不吃……一个暑假训下来,吃一顿饭还得全家人说上一箩筐话,花上个把小时,责骂,怒吼,却收效甚微。
三、一位母亲的心声:
    儿子呱呱落地,我身上的每个细胞似乎都充满了母性的温情。我在心里对自己说,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去呵护他、关心他。我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儿子身上,看着儿子一天天健康地成长,我心中每时每刻都荡漾着幸福和满足。
我代替儿子做一切事情:穿衣、洗脸、吃饭、收拾玩具等等,把水果削成小块送到儿子嘴里……只要我能代替做的,从来就没想到让儿子自己做。时间久了,这竟成了一种习惯,儿子逐渐对这种帮助形成了依赖,而我也从中获得了满足。如果不能为儿子做点什么或者我的帮助被儿子拒绝,我心里就有种空落落的感觉。 
 
二三十年前,父母采取棍棒教育的比较多,那时家中的孩子比较多,父母都忙于工作,顾不过来。所以,平时对孩子的关心就少一些,一旦发生了什么问题,无论是老师告状或是孩子在校外惹了祸,好多孩子回家总免不了一顿打,或轻或重而已。没有挨打的孩子特别少。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多数父母舍不得打孩子一下,而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却到了过度的程度,形成了孩子性格上的缺陷。有的孩子逆反心理很强,有的孩子长大后没有独立的人格、独立的思想,这样的孩子将来在社会上生存是十分困难的。
专家的呼吁:
请远离“关怀强迫症”!
前不久,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图书馆馆长、音乐心理学博士周海宏先生在对目前我国家庭教育现状分析时警告说,必须警惕另一种“棍棒”教育——过度关怀。他在说明这个问题时,首次使用了“关怀强迫症”这个词语。“关怀强迫症”是对英文co-dependency一个并不准确的翻译。这个词的原意是"交互依赖",意思是依赖别人对自己的依赖。说得通俗一点,就是这样的人喜欢关怀别人,不去关心别人自己就难受,而且这种关怀、关心还非要别人接受不可,不管别人需不需要。这种关怀,有时是物质上的帮助、生活上的照顾,有时体现为忠告。总之,他们是通过让别人需要自己,依赖自己,给予别人并不需要的关怀来确立自己的人生价值,获得心理满足。
有些家长患的是“爱的私有性强迫关怀”,这种病在许多家长身上都有所体现,具体病症表现为:家长对孩子照顾得非常周到,生活、思想、学习,家长无处不在,表面上是爱护关心孩子,其实是对孩子依赖自己有一定的依赖。其病症在孩子身上的表现为,当孩子长大些或进入青春期后,其逆反心理特别强。这类家长应理智一些,稀释“私爱”成分;宽容孩子、多理解孩子。
有些家长患的是“行为、思想控制症”。患有此症的家长,习惯于在孩子的行为、思想上进行全方位的控制,如果孩子的行为与思想,与家长合拍,家长就会感到舒适,反之,家长就会觉得不适,直到真正控制了孩子,症状才会有所减轻。症状的起因也是因为关爱孩子,但症状表现形式却是家长“头痛”,表现在孩子身上,则为没有独立的人格、独立的思想,长大后难以在社会上生存。这类家长应“及时放手”,打开家长定向培养孩子的心结。
有些家长的病症是“无原则关怀强迫症”。爱孩子,爱得已只剩下了关怀。这些关怀,被家长特别是妈妈认为是无私的,完全是为了孩子好。但这种关怀,却是毫无节制的,是过度的,这种过度的关怀,也就形成了“无原则关怀强迫症”。这种病症表现在家长身上,就是对孩子的关怀毫无原则和底线,根本没有任何教育的作用,体现在孩子身上,则会造成孩子心理上畸形,变得自私而低能。这类家长应在“关怀底线”上,增加教育强度。
  家长对孩子所有的关心爱护,有一个根本的目的,就是希望孩子幸福。你要爱孩子,就要让他将来生活得好。你要让他将来生活得好,就要让他有生活的能力,有足够的经验。要让他有足够的经验,你现在就不能剥夺他获得经验的机会。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关心。家长总希望自己人生的所有经验,所有经历过的痛苦、挫折,都能够作为间接经验让孩子学习和借鉴。但是家长忽略了一个问题:如果一个人没经受过任何痛苦、挫折,他的挫折承受力就强不起来。只有遇到真的痛苦,他才能体验。我们的家长特别重视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但是社会经验的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如果家长因为爱孩子,就要为孩子屏蔽所有的痛苦挫折,实际上害了孩子。
  现在有的孩子在与父母发生冲突后,因一点点小事,动不动就离家出走,这已不是新闻。究其原因,都与父母的过度关怀、溺爱有很大的关系。由于父母的过度关怀,造成孩子心理的畸形——自私、反叛、低能。从某种角度上讲,父母过度关怀孩子,并不像我们认为的那样是无私的,完全是为了孩子好,有时也是父母出于自己的需要,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感觉,得到满足感。
专家认为,“关怀强迫症”带来的危害主要不是动机方面的,而是结果方面的。
许多事实证明,对孩子的过度关怀与对孩子采取棍棒教育其后果是一样的,都是对孩子的不尊重,都是对孩子权利的剥夺。棍棒教育伤害的是从身体到心灵,而过度关怀的伤害是从心灵到肉体。可悲的是,两者之上写着的都是一个大大的“爱”字。
  “关怀强迫症”和健康的关怀的区别关键在于,是不是自已特别依赖于此。每个人都应该在帮助别人当中获得快乐,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和谐。但是如果依赖于对别人的帮助,依赖于别人对你的感激之情,那就有问题了;别人是否需要你的关心,你是不是向别人提供了别人不需要的东西,强迫别人接受你的关怀。只有真心地对孩子的需要付出你的帮助,才会使他们获得真正的快乐。
所以,年轻的家长们,爱孩子就请放开你们的手!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菱港北路68号 E-mail:wjcd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78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