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工作需要,五(1)班的班主任换了唐老师了,每次走进教室,我都发现唐老师没有大嗓门的时候,可是学生却非常安静地在听她说话。回想自己当他们一年班主任,无数次都扯着个大喉咙,不是教育就是责骂,可是却收效甚微。心里暗暗佩服唐老师管理班级确实有一套。
静下来想想,的确,无论你备课有多充分,课堂上总会有意想不到的问题出现。无论你对学生采取哪种教育方法,总有化外之民需要其它的教育方法。当一切不能按照预定计划时,教育最需要的就是心平气和。
薛瑞萍老师就在《心平气和的一年级》书中写到:“朋友建议我多给孩子听音乐以培养静气”、“尽量放低声音说话,尽量态度温和感觉效果反而好些”。
多聪明的薛老师。以前也曾听同事说过:上课时候声音不用太大,如果你声音轻下来,学生反而会静下来听你的。同样的道理,当学生犯错误时,你如果能心平气和的面对学生,学生会更容易接受你的批评和指正。有谁会喜欢听凶巴巴的老师的意见呢。在教师发现问题时,尤其是面对学生犯了错误的时候,教师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先了解事情经过,进行调查。才能够正确的做出判断,并且要在尊重学生,平等和学生交流的融洽气氛下,和谐的解决问题。这样,既不伤害学生,又能够让她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积极改正。
心平气和不是对被教育者的“无为而治”,而是一种宽容。为学习的主体——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范围。这里的心平气和是教育者的一种智慧,一份修养。“有容乃大,无欲则刚”。教育的目标绝不仅仅是书本的知识,更应该有生活的细节在其中。
韩愈《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也许因为社会分工的细化,教师这个行业被分为很多阶段,很多学科,所以授业、解惑更加专业,而传道却渐渐退化。我们有感于大学里白发苍苍的教授所讲的那些震撼心灵、发人深省的故事,思考着如果在少年时听到这样的故事能否改变我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然而在回忆中我们能搜索到的似乎却只有习题,红的X,或红V;在现今的教育体制下,老师能做的似乎很少,但是大多数的老师都在坚持做着自己的思想,我身边的朋友乐此不疲。在这样的环境下,抱怨和指责都不能解决问题,而是需要调节好状态,让自己心平气和,传道其实对于小学的老师就在平时的一言一行当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当春天有草芽钻出泥土时,才会想起那贵如油的春雨。
心平气和是一份涵养,尤其面对那么多唧唧喳喳的小孩子,而能用这份心境来迎接、面对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涵养这个词能够概括的。大爱无言,才能真正赢得学生的喜欢和家长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