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法国作家曾经说过:“一个家庭中没有书籍,等于一间房子没窗户。”英国的哲学家和科学家培根说过“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 我觉得首先应该把阅读当成一种乐趣,而非一种任务,从小跟孩子一起读书,让孩子受到千奇百怪的故事的熏陶让孩子充满对神奇世界的向往。
当儿子还在牙牙学语时,我就能买了一台小小的卡式录音机,把古今中外的童话故事让孩子听了一遍又一遍;当孩子进入幼儿园,我们母子俩常常一起翻书。儿童绘本,简化的童话名著,是孩子上幼儿园时最喜欢的书,我读孩子听,差不多每晚都要讲个故事才肯睡觉。孩子进入小学后,就读的小学非常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每学期、每个寒暑假都会推荐阅读书目,我总是悉数买来,每次儿子都如获至宝,每天做完作业后大部分时间就是看书,有的书籍不仅吸引了儿子,也吸引了我,于是我们母子经常进行亲子阅读竞赛。
记得孩子四年级时和儿子一起阅读了一本日本儿童小说《床边的小豆豆》,这是一个关于生命和生活的寓言。书中的巴学园不仅仅是一个学校,它是个充满爱心和幻想的地方。小豆豆在这里学会了爱,生活和成长,学会了在生命的别离中得到感悟,在一般人的眼中,小豆豆算是一个问题学生: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总是乐此不疲地开关桌子,站在窗边跟路上的宣传艺人打招呼……这样的孩子是最让我们的校长和教师头疼的学生。但是从书中描述的故事中,我们同时也可以感受到一个小姑娘的聪明、可爱、热情。所以,小林校长每次见到小豆豆时总会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一句简简单单的话语,让小豆豆开始对自己充满了信心。我觉得小林校长特别了解孩子的心理,善于帮助孩子去掉自卑心。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这本故事深深地触动了我,小林校长对学生的爱让我感动,在教书教人中尊重学生,甚至说是配合学生。新教育理念下的师生关系应是平等和谐,互相尊重的,孩子做错了事经过教育似乎学生都会向老师道歉,那么老师会不会因为犯错而特意向学生道歉呢?我想做到的恐怕不多,反省我们的教育,是否应该在除了尊重学生之余,还要配合学生,设计些特殊活动来鼓动激励某些学生,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呢?这本小说也深深地感动了儿子,他认为有的父母又是不尊重孩子,不会心平气和地倾听孩子的真实相和意愿,总会毫不在意的打击伤害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孩子出了一点差错,父母就会怀疑孩子的能力,让他站在他们面前,以否定的态度去阻止孩子去观察、思考并用心去感受世界,所以孩子就不会服从父母。如果父母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就会和孩子成为益友。
儿子常说,通过读书让他懂得了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潜移默化,自然似之。”阅读也是这样,做家长的如果热爱阅读,孩子也一定会喜欢上阅读。和孩子一起读书,一起快乐,一起感动,其妙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