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爱
我们在生活中离不开这样一个充满热情而又难于表达的字眼:爱。爱,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情感,而师爱,是我们教师所特有的职业道德感,也是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题。
人的心灵是微妙的。我们首先要用审美的眼光去“读”学生的心灵。挖掘出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用他们的优点去促使他们更加优秀。反过来,有时候绝对没有恶意的误解或者是轻描淡写的一句指责,却很有可能会推翻学生心灵中的全部美好。就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因为我们接触的是自然界中最精细、最娇嫩的东西。
爱,是每个人都存在着一种心理需要,每个人都想要得到别人的爱,同时,也爱着别人。我们知道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向师性”,尤其是小学生,对老师会有一种特殊的依赖。这时,孩子就会要求老师像父母那样关心照顾他们,体贴爱护他们。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渴望能够得到老师的赞许和肯定。而老师的一言一行,就算是你关注的一瞥、信任的点点头,在孩子眼里都是一种鼓励,都是一种爱,会让孩子产生温暖的幸福感。这就要求教师要用自己的真诚,热情来对待他的每一位学生。
“亲其师,而信其道”而“学其理”。这个道理相信大家也都知道,一个学生对一个老师的感情直接影响着这名学生对老师所任教的这门学科是否感兴趣。喜欢这位老师就喜欢他的课,积极回答他所提出的问题,认识完成他布置的作业,努力提高这门学科的成绩。那么究竟学生喜欢怎样的老师呢?我想学生的答案一定是,他喜欢爱他的老师。
俗话说:“知之深,爱之切。”只有真正地了解学生,才能更好的热爱学生。了解学生不仅仅是要了解他们的思想品德、文明行为、志向、智力、能力、性格、兴趣、特长、身体等等情况,更要了解他们的精神状态,体会他们的思想和内心感受,触动他们的心灵。如果不能够方方面面深入地了解,那么就无法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也就不能按照学生内心世界的特点去找到合适的教育途径、教育方法,那也就没有尽到教师的责任,也就不是对学生真正的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