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标题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教师博文>>文章内容
解读诗意语文
发布时间:2014-06-2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陆文强

 

王崧舟是诗意语文的倡导者和追求者。他长期探索追求的“精致大气”的诗意语文的理想课堂境界是:在促进学生生命和谐发展的同时,努力实现自我生命的和谐发展,让师生在语文的大地上诗意栖居。那么,究竟什么是诗意语文、怎样有效实施诗意语文呢?  
1、诗意语文的基本含义  
何谓诗意语文?用王老师的话来说,诗意语文就是教师用诗样唯美的语言演绎着课堂,用诗样的精巧锻造着课堂,用诗样的意蕴营造着课堂,用诗样的激情澎湃着课堂。也就是说,诗意的语文充满了浓浓的诗意━━涌动着诗的灵性,洋溢着诗的浪漫,弥漫着诗的芳香,勃发着诗的激情,流淌着诗的旋律,演绎着诗的精彩。至此,我们是否可以这样样说:“诗意的语文具有了‘诗’的一切物质。”但诗意的语文并不等同于“诗”的语文,它着眼点在于“诗意”,在于学生课堂上“诗意”地栖居。19世纪德国哲学诗人荷尔德林说:“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安居在这块大地上。”这或许是诗意语文理论发源之所在。  
王老师认为,诗意的语文是讲求唯美的语文,诗意的语文又是迸发智慧、传递真理、彰显人性的语文。可见,诗意的语文具有新课标引领下语文的一切特征,它关注生命、生活、生态,它关注感悟、体验、对话,它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思维、灵性,它更关注学生在课堂里“诗意”地安居。所以,诗意的语文是学生生命发展的语文,因为“诗意语文实施的过程,是学生精神享受的过程,是为学生的精神生命铺垫底子的过程。”学生在诗意的课堂里浸润,收获的是人格修养的熏陶、语文素养的发展、丰厚语感的提升、人生智慧的开发,更获得了生命发展的动力。  
王崧舟曾说过,诗意语文是什么?可以概括为这样几句话:它追求思想的力量,但对于仅仅以某种抽象的思辨抵达思想,它说“不”;它充满感情,但对于只把它理解为直白地宣泄某种情绪和社会意识,它说“不”;它以具象为旨趣,但假如具象只意味着现象的简单还原,它说“不”;它总是在情境中,但对游离于语言文字的某种渲染和演释,它说“不”;它复活言语的内在之气,但声音的表现倘若只被加以机械的操练和刻板的模塑,它说“不”;是文化的,但对文化所作的任何形式的宏大叙事和过度诠释,它还是说“不”。可见,“诗意语文是一种境界,它是自由对话的、唤醒意会的、精神契合的、追寻幸福的、实现自我的,是语文的最高境界,它就是让语文成为生命的诗意所在”;它具有“人性化、感性化、儿童化、生活化和民族化”。  
2、诗意语文的显著特征  
1)情感━━诗意语文的“标识”。语文本是充满感性和人文色彩的一门学科,一篇篇经典文章本身流淌着浓厚情感汁水的字符组合而成,但一度甚嚣尘上的语文学科工具性理念以不可遏制的石头充溢着我们的课堂,麻木、冷漠和“铁石心肠”像沙尘暴一样席卷着我们的语文大地,我们的语文教师更以一种超然的心态带领着我们学生冷眼旁观地肢解着文本。刘勰说过:“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鲁迅说过:“创作原本根植于爱。”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能力发展。”王崧舟老师说:“语文教育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她的‘情’和她的‘美’。营造情感氛围和审美空间,调动学生的阅读情感,使学生置身于一个有血有肉的精神境界之中,领略作品的艺术情感,提高语文素养和生命品位,这才是诗意语文的终极关怀。”  
王崧舟老师在他的课堂里淋漓尽致地实践着诗意语文的教学理念,情感是他的课堂的鲜明标识。教师激情地投入,用情去解读文本,用自身的情去激发学生内心的情。置身于王老师的课堂,我们感受到的是涌动着的浓浓的诗的情感,或高亢激昂、或悲婉凄清,听课者和学生和老师一样融入了文本,激动着、愤怒着、自豪着、悲伤着、兴奋着……王老师的课堂流溢着感情的汁水,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都沉醉在其中,被深深地感染。  
【案例片段】请欣赏王老师教学《万里长城》中的一个片断:  
师:同学们,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想看看吗?(出示课件:展示长城各方位的视频影片)  
师:(深情地)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的万里长城;这就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建筑物━━万里长城;这就是气魄雄伟的万里长城;这就是建筑年代久远的万里长城;这就是工程浩大的万里长城;这就是施工艰难的万里长城;这就是用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结而成的万里长城;这就是令中华民族骄傲和自豪的万里长城;这就是永不低头、永不流泪的万里长城;这就是象征着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的万里长城;这就是我们的万里长城!(掌声)  
师:同学们,面对这巍然屹立的万里长城,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是什么?请把你的话写下来!(生写话,师巡视)  
师:同学们把心中的歌,把笔下的情,通过你的读表达出来。来!  
生:长城是个奇迹,是一个由一个伟大的民族创造的气魄雄伟、建筑年代久远、工程浩大、施工艰难的伟大奇迹。  
生:我爱我们伟大的长城,更爱我们伟大的中华!  
生:长城是我的骄傲,我们的骄傲,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正如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所言:“长城是一个奇迹,一个伟大的民族创造的伟大的奇迹。”  
生:刚毅、庄重的万里长城,是我国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我们的骄傲,我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生:万里长城下的一砖一瓦、一土一石,都蕴涵、都渗透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生:我爱长城,我爱中华,我为我是一个中国人感到无比自豪。  
生:我为我是个中国人和为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生:啊!万里长城,你果然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生:这万里长城,不是石砖建的,而是由千万个生命、千万滴血汗组成的。坚强、刚毅、庄重的万里长城不是风风雨雨,电闪雷鸣所杀得了的。(掌声)  
生:万里长城,你是我国人民的骄傲!你代表了中国坚贞不屈的精神!你象征着一条正在腾飞的中国巨龙!(掌声)(学生每次回答后教师的评价语言略)  
师:全体起立!让我们一起为我们的长城,为我们的民族━━预备!读━━  
长城啊长城!  
你向人们描绘着中华山河的锦绣,  
你向人们诉说着中华文明的悠久,  
你向人们展示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力量。  
今天,我终于登上了长城!  
我站在崇山峻岭的高峰之巅,  
我站在气魄雄伟的城楼之上,  
向着群山,向着大海,纵情高呼:  
我爱长城!我爱中华!  
师:真好!同学们,老师相信长城的故事一定会世代传唱;长城的美句一定会千古流芳;长城的精神一定会永放光芒。下课!(掌声)  
2)大气━━诗意语文的“架构”。有专家说王崧舟的课很“精致”,精致如苏州园林,亭台楼阁、曲折回廊、移步换影、曲径通幽,无一处不透示着为师者作课的匠心与灵性。王崧舟追求课堂的精致似乎容易陷入人工雕琢的泥潭,难免给人以“作秀”的嫌疑,但我却认为王老师的课堂浑然天成,大气洒脱,不愧为大家风范。前面我们欣赏过王老师执教的《我的战友邱少云》中的片段,他以“纹丝不动”为基点,大处落笔、整体勾勒,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引领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感悟英雄的伟大形象。我们从中能深深地感受到他的课那“精致而又大气”的鲜明特色;他那大气的诗意课堂确实让我们感受到了他诗意语文课堂的气量、气度、气概、气势、气象、气派、气韵。国画家泼墨写意的酣畅淋漓、太极宗师借力打力的轻巧、足球巨星行云流水般的进攻似乎都能从王崧舟诗意语文的课堂找到“痕迹”。  
总之,王老师的课是大气不失精致,洒脱不乏匠心,二者辩证而又和谐地统一于一体。  
3)智慧━━诗意语文的“神韵”。语文是一门情感的学科,一门人文的学科,更是一门智慧的学科。解读教材需要智慧,构建课堂需要智慧,引领学生需要智慧,促使学生的生命发展更需要智慧。缺少智慧的课堂无疑是空洞的,缺少内涵的。 王 老师是一位智慧的人,更是一位大智慧的老师,他用自己的智慧奉献给老师们的一堂堂教学大餐,奉献给学生的同样是智慧的精神食粮。这 从王 老师对《草船借箭》中一个“笑”字的导读可见一斑。    
【案例片段】请欣赏王老师教学《草船借箭》中的一个片断:  
生:(齐读)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曹操在营寨里听到了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弩手朝他们放箭,不让他们近前。”  
师:同学们,诸葛亮他是怎么说的?  
生:笑着说。  
师:他是笑着说的。我觉得这篇课文挺有意思,我发现这篇课文写诸葛亮说的地方一共有十一处,前面诸葛亮说“水上交战用弓箭最好。”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诸葛亮说“我怎么敢和都督开玩笑,我愿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愿受罚。”都是诸葛亮说诸葛亮说。但是我们发现,只有这个地方在诸葛亮说的前面加了一个“笑”字,诸葛亮笑着说。咱们一起来读一读,诸葛亮笑着说━━  
生:(齐读)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师:就两个同学笑了,其他都没笑。一本正经地那可不行。诸葛亮是笑着说,得笑,笑出来,咱们再来一遍,诸葛亮笑着说━━  
生:(齐读)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师:是啊,你们研究研究看,你们觉得诸葛亮他在笑谁?自己读书,你们觉得诸葛亮他在笑谁?(生自由读)  
师:诸葛亮在笑谁?你说。  
生:诸葛亮表面上是在笑曹操,因为雾这么大,笑曹操不敢出来迎战,其实应该深沉一点。同时他也是在笑鲁肃,前面说过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军出来怎么办?”诸葛亮认为曹兵不会出来,也是在笑鲁肃。  
师:诸葛亮是在笑曹操,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说明诸葛亮对曹操怎么样?  
生:了如指掌。  
师:了如指掌。是啊,这叫什么笑?这叫讽刺的笑、这叫轻蔑的笑。曹操,哼!我早就有数。来,你读,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生: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师:是啊,他是在笑曹操。  
生:我觉得他是在笑他自己神机妙算,笑他自己有这么大的本领,对所有人都了如指掌。  
师:他非常满足、非常自信,对草船借箭充满了必胜的信心。对呀,这叫自信的笑,这叫胜利的笑。来,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师:是啊,你看,诸葛亮算得多准呀!他说曹操不敢派兵出来,曹操果然就不敢派兵出来。曹操又是一个军事家,他又怎么可能让敌人攻打他的水寨呢?所以他一定会叫弓驽手放箭,而且一定会放箭如雨。这样,诸葛亮就一定能够借到十万支箭。你们说,诸葛亮神不神?  
生:(齐答)神。  
师:妙不妙?  
生:(齐答)妙。  
师:难怪周瑜听了鲁肃的回答以后长叹一声说━━  
生:(齐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一个微不足道的“笑”,一个平淡得足以让所有老师和学生忽视的“笑”,在王老师智慧的解读下拥有了丰富的内涵;这一“笑”,笑出了诸葛亮的自信、笑出了诸葛亮的大度、笑出了诸葛亮的胸有成竹、笑出了诸葛亮的运筹帷幄、笑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一个熠熠生辉的“笑”,笑出了王老师课堂的智慧、人生的智慧;笑出了学生的智慧,笑出了学生发展的智慧。  
由此可见,王崧舟诗意语文的课堂并不花哨,并不平庸;他的诗意语文的课堂是智慧迸发的课堂,诗意的课堂插上思维的翅膀,才飞得有力度、有高度,才能飞得更远。诗意语文课堂进行的质疑性更是用智慧来观照课堂的有力体现。在《只有一个地球》一课,王崧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主动解疑,以一种开放的胸襟包容并点化他们的疑问和创见、努力实践着“智慧”的语文课堂教学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菱港北路68号 E-mail:wjcd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78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