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武进区城东小学 唐文亚
在四年级语文书上有这样一篇文章,题目是《狼和鹿》。课文介绍了凯巴伯森林生机勃勃,鹿在林间嬉戏,而狼却跟在后面,准备下毒手,正因为如此,当地居民恨透了狼,觉得要去保护弱小者,纷纷去捕杀了狼以及其他一些鹿的天敌,没有了狼,鹿大量繁殖,他们能吃得到的绿色植物都被鹿吃光了,森林遭到破坏,鹿也逐渐消失……狼和鹿之间的关系介绍得较清楚,告诫人们:必须认识到自然界各种事物间的内在联系,不能随意破坏生态平衡,否则将会产生无法想象的后果。但同时在狼与鹿之间的关系背后,也折射出许多耐人寻味的地方……
我们的孩子过着越来越优越的生活,社会和家长为他们提供越来越优越的条件。长此以往,孩子岂不是坐失适应能力、生存能力?
现在的孩子大多没有逆境可处,要想让他们成才,就要让孩子学会面对挫折,经历磨难,认识世界的复杂,人生的艰辛。在挫折中磨练自己,最终养成完美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养成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坚强毅力。这也就是我们说的要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
如何时对孩子进行“逆向关怀”式的挫折教育呢?美国家长从孩子小时候就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美国南部一些州立学校为培养学生独立生存的适应社会能力,特别规定:学生必须不带分文,独立谋生一周方能予以毕业。条件似乎苛刻,但却使学生们获益匪浅。家长对这项活动全力支持,没有一位“拖后腿”、“走后门”、“搞小动作“的。
在日本,教育孩子有句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的赐予,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许多日本学生在课余时间,都要去外边参加劳动挣钱,大学生中勤工俭学的非常普遍,就连有钱人家的子弟也不例外。他们靠在饭店端盘子、洗碗,在商店售货,在养老院照顾老人,做家庭教师等来挣自己的学费。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不给别人添麻烦”,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论多么小的孩子都要无一例外地背上一个小背包。别人问为什么,父母说:“他们自己的东西,应该自己来背。”
曾听过这样一句话,没有挫折的人生不能算是美好的人生。俄国科学家列别捷夫也曾说过:“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早在战国时期孟轲也有相似观点: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些都说明挫折是磨炼一个人的意志,使人走向成熟和成功的重要内容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