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智慧结晶,是中华儿女的骄傲。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每一个华夏儿女的重任,特别要从祖国的花朵抓起,将来培养成富有文化底蕴的的栋梁,进一步推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
关键词:小学语文 传统文化
1. 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中国的传统文化,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学完,甚至一辈子也学不完,所以人的一生都可以学习,都在努力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都说学习要从娃娃抓起,其实,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也应该从小学抓起。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是非常强的,有些小孩子靠眼观耳闻一遍就能牢牢记住所见所闻。小学生在生活的环境里耳濡目染,对他们的思想、人格等等都有重大的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无论对他们的成长还是民族文化的传承都具有无法磨灭的作用。另一方面,在传媒迅速发展的当下,世界各国文化不断冲击国内文化,很多小学生对奥特曼、樱桃小丸子等等都能脱口而出,但是对于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哪位伟人却一无所知,传统文化可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应该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
2.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做法
2.1提高重视意识
在各国文化漫天飞舞的今天,不是要排斥它们,而是在吸收外国优秀文化的同时,更要学习传统文化,更加重视传统文化,要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从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就要注重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让祖国的花朵从小有一个认知: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要从小开始了解、学习。
2.2诵读经典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文化经典著作是传统文化权威性的文化精髓的代表,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且大多朗朗上口。诵读经典一直以来就是学习语文行之有效的手段,往往在诵读中感受文化经典的文字美感和抑扬顿挫的韵律,潜移默化地熏陶着学生的情操。在低年级尤其是一年级,应该诵读一些较简单的经典,如《唐诗三百首》、《三字经》等等,而且要反复朗读,直至可以随口背诵,牢记于心,甚至可以运用于日常交流中。诵读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增强记忆力的一种方法。
2.3结合生活实际学习传统文化
诵读经典是相对抽象的,而经典是来源于生活的,生活又是我们可以真切感受到的,尤其是生活中的节日。传统的节日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下来的,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也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意义。结合生活实际,以传统节日为契机是学习传统文化的做法之一。如端午节,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去了解端午节的来源,与哪位人物有关,在这个节日都会有哪些习俗,有关端午节的故事、名言、诗词等等,再联系自己家是如何度过端午节的,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去探究传统文化的内涵与意义,在实践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小学语文教学与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息息相关,相辅相成。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是所有中华儿女的重任,中华传统文化教育需要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国家的栋梁不仅本事过硬,也要具备一定的文化内涵,这样才称得上是华夏儿女的骄傲。
参考文献:
[1]陈红旗,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的几点做法[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1年08期
[2]梁继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J],《学苑教育》,2011年16期
[3]包一锋,浅论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J],233网校论文中心 2010-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