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联系方便,很多家长都给孩子配备了手机。但“机不离手”的学生越来越多,一些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无论是讨论作业,还是组织聚会、发布心得,他们第一个念头是马上抓手机联系同学。甚至有的孩子表示,要是一整天收不到几条短信,心里就发慌,写作业也不安心,所以常常有事没事就把手机拿出来看看。
这种“离开手机就心慌”的现象,属于典型的手机依赖症。主要表现为平时明知没有短信或来电,也会下意识地翻出手机看一下。对此,教育专家表示,“手机依赖症”对孩子的身心成长不利。长期处于手机依赖的学生长大后,可能由于不喜欢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而导致社会性退缩。
所以,父母要注意别让孩子对手机过度依赖,平时让孩子多读读书、看看报,通过自我约束逐渐减少不必要使用手机的次数,尽量将生活的重心从手机上转移。如果客观条件允许,最好陪孩子或安排孩子多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动,如:听音乐、外出散步、郊游、健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