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标题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教师博文>>文章内容
别用补偿心理对待孩子
发布时间:2014-03-2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章瑞华

 

现实中,有些家长因为自己年少时的经历或遗憾,教育孩子就不从实际出发,总是带着莫名其妙的补偿心理,影响了孩子的发展。
比如,有的父母因为曾有过一些失败和挫折,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有同样经历。所以,他们竭力为孩子打理好一切,遏制一切在他们看来会导致孩子犯错的苗头,以此希望孩子在父母的庇护下不用受“伤害”。同样,父母向孩子传递的信息是:孩子不用为错误而受到惩罚。这种矫枉过正的行为让孩子对自己错误行为的后果感到迷惑,不利于孩子对社会规则的学习。
类似心理补偿的行为还有:因为自己小时候的考试焦虑而放纵孩子逃学、逃避考试,脱离自己的客观条件为孩子创造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等等。这使孩子回避了成长过程中的痛苦,造成孩子对他人感受不敏感,社会适应困难。而且,孩子认为这一切都是应该的,他们天然就是一个对父母的“掠夺者”,而不思回报。
有的父母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强加到孩子身上,剥夺了他们决定自己发展方向的权利,孩子缺乏规划人生的动力和追求兴趣的勇气。在满足了父母的要求以后,孩子会由于失去目标而变得迷茫。一些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出现厌学,毕业后“啃老”、不工作都与此有关。
由于通过孩子进行心理补偿的过程几乎是一个自动化过程,常常不被父母意识到,有时即使意识到了也被认为是理所应当,因此更值得为人父母者警醒。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菱港北路68号 E-mail:wjcd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78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